特大消息!
汽车圈又出了个“迷魂阵”,这次的主角还是那人人都想拥有的“蓝天白云”——宝马!
顾先生这档子事,可真是曲折离奇,比连续剧还要精彩,活生生演了一出“定金罗生门”,让人看完不免心头一颤,感叹世事维艰。
我们今天要深挖的,就是这条新闻:顾先生本想为爱妻购得心仪的宝马325Li,定金都已支付,然而回家后却越思越觉不安。
他这心中的“如意算盘”究竟是如何打歪的?
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今天,咱们就来抽丝剥茧,一探究竟。
---
梦中“长轴”,醒来“标轴”:这落差谁能承受?
顾先生,一位地道的嘉兴海宁人,为了给妻子一个惊喜,特意跨市前往平湖的金昌宝顺宝马4S店。
为何要舍近求远?
无非是看中了那份“物美价廉”的诱惑。
他在“汽车之家”上看到优惠活动,据说比当地便宜数千元,加上各种补贴,还有那听起来就充满吸引力的“厂家三周年庆特价”。
销售人员信誓旦旦地承诺,21万元左右便能将那辆宽敞的长轴距325Li开回家,如此承诺,谁听了能不动心?
可到了店里,情况却急转直下。
接待他的销售人员一开口,顾先生的心情便跌入谷底。
销售直接抛出一句话:“21万?325Li根本无法落地,至少得22.2万!” 这价格的骤然提升,简直是从云端坠入深渊,顾先生当时内心的震惊可想而知。
试想一下,原本他憧憬的是那辆舒适且空间充裕的宝马325Li。
这款车,“L”并非虚设,它代表着长轴距(Long Wheelbase)。
相较于标准轴距的325i,325Li的轴距足足增加了110毫米,达到了2961毫米。
这看似微小的110毫米,却决定了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其舒适程度可谓是天壤之别。
坐在325Li的后排,你才能真正体验到何谓“从容伸展”。
这对于有家庭出行需求的消费者来说,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小孩的,无疑是一大福音。
设想长途旅行,后排空间宽敞,乘客能够自在舒展腿脚,旅途的疲惫感将大幅减轻。
加长的轴距也让车身侧面线条更为修长大气,视觉上更显豪华与尊贵。
然而,销售人员一瞥顾先生的预算,便“见机行事”,转而推荐了另一款车——宝马325i。
这两个型号,名称仅一字之差,指导价却相差两万元。
虽然同属宝马3系,但325i是标准轴距版。
这意味着,它的后排空间便不如325Li那般“阔绰”了。
对于顾先生这样追求“大空间”的买家而言,这简直是买椟还珠,得到的并非心中所求。
销售推荐325i,是否存在“移花接木”的嫌疑?
当然,从销售角度看,其目的是促成交易,毕竟“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但这种“一步到位”的销售策略,有时确实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
终身质保:这“一万块”究竟买了什么?
在销售人员的连番劝说下,又是置换补贴,又是“谈到二十万五落地”,顾先生和妻子或许已是“心力交瘁”,稀里糊涂地便签下了订单。
特别是那个“终身质保”,又额外增加了一万元。
听到这里,我心中便生出疑问:这“终身质保”究竟是何方神圣?
在汽车行业,所谓的“终身质保”往往附加了诸多严苛条件,例如必须全程在4S店进行保养,必须使用原厂配件,甚至对行驶里程也有明确限制。
一旦脱离4S店保养体系,或者在外部进行维修,这份“终身质保”很可能便形同虚设。
就宝马这类豪华品牌而言,原厂的整车质保通常为三年或十万公里。
而4S店提供的“终身质保”,更多是一种营销策略,旨在提升客户黏性,促使其长期在店内消费。
你想,为了这份“终身质保”,你不得不持续在4S店进行保养,保养费用自然不菲,4S店因此赚得盆满钵满,而消费者呢?
或许为了那“一万块钱”换来的“终身质保”,最终却付出了更高的代价。
因此,在购买此类“附加服务”时,各位务必擦亮双眼,详细了解条款,审视这“一万块钱”是否物有所值。
莫要到头来钱也花了,心也堵了,还落得个“糊涂买家”的名声。
顾先生支付了两万元定金,合同上清晰载明了325i,单价200800元。
当时他感觉尚可,可待回到家中,这份“醒悟”便悄然而至,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这无疑是典型的“冲动消费后遗症”。
---
定金退还之困:是情理,是法理,还是人情?
顾先生现在是铁了心要退定金,他对4S店的信任已荡然无存。
但4S店的态度也相当坚决:合同已签,车辆也已确认,若非我方原因,或车辆存在质量问题,定金概不退还!
此事便陷入了僵局。
从法律层面分析,定金(Deposit)与订金(Advance Payment)性质迥异。
定金具有担保性质,一方违约则定金不予退还;而订金则不具备担保性质,通常可以退还。
在此《产品定购协议书》中明确记载为“定金两万”,其性质已然确定。
然而,此事不能仅仅从法律条文去审视。
顾先生的诉求在于,销售人员在前期沟通中可能存在“诱导”行为,例如最初报价325Li,到店后却极力推荐325i。
更兼顾先生在签订合同之时,或许正处于“疲劳”与“急切”的双重影响下,未能做出完全理性的判断。
从情理而言,4S店作为专业的汽车销售方,理应充分告知消费者不同车型的细微差异,以及实际价格状况。
若确实存在信息误导或不对称,那么消费者要求退还定金,亦有其合理之处。
然而,4S店市场经理的陈述也并非毫无道理。
他们是根据顾先生在“汽车之家”留下的线索进行回访的,当时仅告知一个价格区间,并邀请客户到店详谈。
到店后,经过价格协商,客户也对325i表示认可,并且合同上各项信息均已明确标注。
因此,他们认为这并非门店的责任。
你瞧,此事是不是有点像“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4S店现在提供的解决方案是:“21万2的325i,包含终身质保和车衣”;或者“22万2的325Li,但必须捆绑终身质保”。
但顾先生此时已对他们彻底失去了信任,只求退还定金。
这就像《红楼梦》里说的:“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一旦信任的堤坝决堤,再怎么修补也难以恢复原貌。
所以归根结底,这件事情的核心便是,顾先生在购车时未能完全厘清宝马325Li和宝马325i这两款车的具体差异。
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其背后的区别可谓天壤之别。
除了前文提及的轴距与空间,这两款车的配置也可能存在细微差异。
购车时,对于这些关键细节,消费者务必做到心中有数,切勿被销售人员的言辞所左右。
更何况像“终身质保”这类附加服务,更应追根溯源,了解其中的“玄机”。
购车乃人生大事,需谨慎为之。
多做功课,明察秋毫,方能避免钱财受损,心情受挫。
顾先生的遭遇,不正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购车之时,即便销售人员口若悬河,自己也需保持一份清醒与警惕?
否则,待到归家之后,越思越觉不对劲时,恐怕便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这件事情最终将如何收场,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你又是怎么看待这场“定金风波”的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