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管换防,跟球场上的教练换人一般刺激,就怕不是“换汤不换药”。姜海荣空降深蓝汽车总裁这个事儿,最近可是汽车圈里炸开了锅——到底是要玩一场新操作,还是继续老套路?谁都想知道,姜海荣这个“荣耀系大将”是不是要带着一波新风,把深蓝汽车重新洗牌。
咱们话说回9月5号,网上还在传“深蓝汽车要变天”,结果一个星期不到,姜海荣自己在微博晒出深蓝汽车工牌,发了发布会的话题。不光如此,董事长邓承浩还亲自转发,两个大佬互怼式互动,粉丝都打趣:“这操作太官宣了,连声明都省了!”你说人事换新,深蓝汽车是不是发了个“朋友圈体”公告?活脱脱的互联网风格,这年头连公司官宣都得走点“网红”路线。
谁是姜海荣?有人估计还没搞清楚。他不是一般人,背景有点猛——华为里干了十来年,先是在终端手机产品部做主任工程师,直接研究产品,那叫一个扎实。后来荣耀从华为剥离,姜海荣直接变身中国区CMO,带着荣耀杀进国内品牌大战,主打推广和营销,几年下来混得风生水起。有人一度形容他为“荣耀的发动机”,带起一波产品销售飙升。今年一月,他说再见,直接宣布辞职。网友也跟着唏嘘,毕竟这人人设就一个“能干”,一走多少人觉得荣耀要“掉队”。
姜海荣这回转身进军汽车圈,突然就当上了深蓝汽车总裁,外界都坐不住了。华为系人才跑到车企,这套路,怕不是要玩“手机+汽车”融合那一套。你琢磨琢磨,这几年新能源车哪家不是主打智能座舱、车机互联,恨不得把车变成大号手机。姜海荣那堆ICT领域经验,外人都开始算计:“深蓝是不是以后内饰都像手机界面?还能刷抖音?”笑归笑,人家的履历放那儿,营销、产品开发样样懂,这一组合可能就是深蓝要冲销量的救命稻草。
说到销量,深蓝汽车去年卖了24.38万辆,今年前八个月就冲到19.86万辆,同比高出六成多。按他们的算盘,今年要干到50万辆,可现在只完成了39.7%,离目标还差一大截。这压力,全写在数字上。但别看这些数字,真正撑起销量的是一波又一波的新车:深蓝SL03、L07、S07、G318、S05、S09,说能打中型、大型SUV、城市越野甚至紧凑型市场,价格覆盖12万到35万区间,妥妥覆盖了主流消费群体。连我胡同口邻居王大妈都念叨,“深蓝那车价还挺亲民,就是不知道用了几年咋样。”
新车密集上市,深蓝S05长续航版8月刚上市,15万左右起步,直接瞄准纯电SUV市场;又在8月中旬,上了2026款深蓝L07,出六个版本,价格跨度都在13万到16万之间。今儿个又有深蓝S07预售,15.69万到17.39万,说要外观、内饰再升级。你说他们不想冲销量?光发布会都快赶上电视剧周播了。
回看这场“高管跳槽”,深蓝董事长邓承浩,原本自己做CEO,如今一跃成董事长,微博名都换成“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这阵仗太互联网了。说白了,老搭档变高管,手里资源有,场子也熟,就看是不是跟姜海荣能玩点“新鲜事”。发布会上,邓承浩还跟姜海荣说“今后高效协同配合、一起做世界一流电动车品牌”,嘴上说得挺热闹。姜海荣则也不软,“深蓝技术底子厚,团队靠谱,我有信心,要一块儿推动高质量发展”。你看这场景,跟相亲见面也差不多,一个主打资源,一个主推发展,说白了就是“先看缘分,后看结果”。
车圈里谁最关注姜海荣?那肯定不是普通买车的工薪阶层,而是那些天天研究汽车智能化、车机互联和座舱体验的“圈里人”。从专家到自媒体,都在乐观分析:“姜海荣懂电子懂产品,把手机里的玩法带到汽车,将来深蓝是不是要把车机系统做成国内最强?”也有谨慎派嘀咕,“产品是好产品,关键得看市场买不买账,毕竟汽车跟手机一比,售后、维护、体验,事多得很。”这话不无道理。汽车跟手机一南一北,用户黏性不同,售后服务也不是统一套路。
其实,不光是技术和营销,新领导上任最要紧的还是“团队磨合”。姜海荣作为“空降兵”,底下的深蓝原班人马认不认?有没有火花?每个大公司都怕这茬。老员工面上说支持,心里也许还有小九九。“领导变了,政策是不是要变?奖金目标要不要重算?”这些办公室八卦永远没法少,团队气氛直接决定了企业爆发力。你说不是,前年某品牌就因为高管换人,结果新老团队水土不服,搞了一年还倒了销量。
从深蓝汽车扩张的节奏来看,眼下确实是想借新血冲击更大市场。新能源赛道这几年混得真是不容易,国内强手如林,蔚来、小鹏比拼智能座舱,比的就是谁能玩得更溜,技术快一点,体验好一点。深蓝当年靠长安集团撑腰,定位主力是“中产家庭”,主打又稳又敢玩智能化,车价压进15万档,被说是“卷王级选手”。姜海荣的加入,外界普遍认为可以加强深蓝汽车在科技、智能、品牌营销三方面的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
你看看这局面,大家都跟炒股一样,盯着销量数字、团队动向,恨不得哪天深蓝汽车就能“一夜逆袭”。可是真能成吗?谁都说不准。人才来了,好比每天新鲜蔬菜送到门口,关键是厨师能不能炒出香的菜,能不能招徕更多客人。深蓝汽车如今正处于关键节点,姜海荣能不能给品牌带来一记“绝杀”,还得看市场和团队真实反应。
说了半天,其实读者们最关心的,还是一个问题:大公司高管空降,到底能不能真正带来改变?深蓝汽车冲刺50万辆,第一个考验就摆在眼前。这一局能不能打成,谁会收获最多,是团队还是消费者?如果姜海荣能把“科技感”和“市场感”结合得好,说不定车圈会多条新赛道,也许哪天开上深蓝新车,车机系统像刷手机一样溜。你觉得未来汽车比拼到底是“谁的智能化更接地气”,还是“谁能喊出更惊人的性价比”?留言区见。
企业变革就像一场豪赌,谁能笑到最后?深蓝汽车这盘棋,还得继续看姜海荣怎么搭班子、怎么出绝招。坐等新故事上演,车圈瓜友们都擦亮眼睛,准备看场好戏——你会为一场高管换防买单吗?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