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开车的朋友们心里可能都悬着一件事,那就是轮胎的胎压。
看着外面火辣辣的太阳,再瞅一眼车里仪表盘上那个不断变化的胎压数字,很多人心里就开始打鼓了:这天这么热,路面烫得都能煎鸡蛋了,轮胎里的气是不是会胀得太多,会不会开着开着“砰”的一声就爆了?
要不要找个地方赶紧放点气,图个心安?
这个问题,可以说困扰着绝大多数的司机朋友。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夏天轮胎胎压这点事儿,从里到外给您掰扯清楚,让您心里有个谱,不再为这事儿纠结。
首先,咱们得破除一个流传很广的误解,就是“天热轮胎就容易爆,必须得放气”。
这个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毕竟热胀冷缩是咱们从小就知道的物理常识。
但是,把这个常识直接套用在汽车轮胎上,就有点想当然了。
咱们得讲科学,看数据。
根据大量的实验和物理学计算,汽车轮胎里的温度,每升高10摄氏度,它内部的胎压,大概只会增加0.1个大气压(BAR)。
这个数字可能有点抽象,咱们来举个例子。
比如说,您早上出门的时候,天气凉爽,轮胎温度是30摄氏度,胎压是标准的2.5BAR。
您开着车在高速上跑了几个小时,外面气温升到了40度,轮胎因为一直在和滚烫的地面摩擦,自身温度可能飙升到了80摄氏度。
这中间的温度差是50度,按照刚才的算法,您的胎压也只是从2.5BAR上升到了3.0BAR而已。
而咱们家用车轮胎的设计,它的安全胎压上限一般都在3.0BAR以上,很多甚至更高。
所以,这0.5BAR的正常浮动,对于一个质量合格的轮胎来说,完全是在它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的,根本谈不上会把它“撑爆”。
所以,仅仅因为天气热或者跑了长途,看到胎压升高就急着去放气,这个操作其实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可能因为您放得不准,反而带来了新的问题。
那么,是不是说胎压高了就完全不用管了呢?
当然也不是。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行驶中因为温度升高而产生的这点正常变化,而在于您出发之前,轮胎在冷却状态下的基础胎压是不是就已经过高了。
这里就必须提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冷车胎压”。
顾名思义,就是汽车在没有行驶,完全冷却下来的状态下测量的胎压。
这个状态通常是您早上第一次开车前,或者车子至少停放了两个小时以上。
这个冷车胎压,才是判断您轮胎状态最准确的黄金标准。
每辆车出厂时,厂家都会给出一个推荐的冷车胎压值,这个数值通常贴在驾驶座一侧的车门框上,或者B柱上,有的车在油箱盖内侧也能找到。
真正需要我们警惕和动手操作的,是当您测量的冷车胎压,已经明显超过了厂家推荐的标准值,比如说,标准是2.4BAR,您一测发现有2.8BAR甚至更高,超出了0.3BAR以上。
这个时候,“放气”就成了一个必须执行的保命操作。
为什么呢?
胎压过高,并不会像气球一样轻易被“撑破”,它最大的危险在于改变了轮胎的形状。
您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气打得特别足的篮球,它接触地面的部分是不是只有一个很小的点?
汽车轮胎也是一个道理。
胎压过高,会让轮胎的中间部分像鼓包一样凸出来,整个轮胎只有中间那一小条胎面在接触地面,而两边的胎肩则被悬空了。
这就导致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小,可能减少足足30%。
这会带来一系列致命的后果:首先是抓地力严重下降,您感觉车子开起来发飘;其次,也是最危险的,就是刹车距离会变得非常长。
在紧急情况下,您一脚刹车踩下去,车子可能根本刹不住,就像在光滑的冰面上滑行一样,非常容易失控。
之前就有新闻报道,一位车主在高温天气下,测出胎压高达3.5BAR,仍然坚持上高速,结果在一个弯道处,因为抓地力不足,车辆失控直接撞向了护栏,教训是惨痛的。
然而,比胎压过高更可怕,也更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其实是胎压过低。
这一点可能会颠覆很多人的认知。
在大家的印象里,气不足顶多是费点油,车开起来软一点,怎么会比胎压高还危险呢?
事实恰恰相反。
有权威的测试数据表明,当轮胎的胎压比标准值低了20%的时候,它发生爆胎的风险会陡然增加4倍!
这是因为,轮胎在亏气的状态下行驶,整个车身的重量会把轮胎压得扁扁的。
车轮每转一圈,被压扁的轮胎侧壁(也就是胎壁)就会经历一次剧烈的弯折和恢复原状的过程。
您可以自己试试,找一根铁丝,在同一个地方反复弯折,不用多久,那个地方就会因为金属疲劳而发热,最后断掉。
轮胎的胎壁也是一样,在高速行驶时,这种弯折的频率非常高,会产生巨大的内部摩擦热,导致轮胎内部的温度急剧升高,甚至可以超过120摄氏度。
在这样的高温下,轮胎内部起到骨架支撑作用的帘布层材料,其强度会急剧下降,变得像煮过头的面条一样瘫软。
最终,在某一次不经意的颠簸或者持续的高速行驶压力下,轮胎的结构就会瞬间崩溃,发生爆胎。
这种因为亏气导致的爆胎,往往是毁灭性的,整个轮胎会瞬间撕裂,车辆会立刻失控,比慢慢漏气要危险得多。
很多高速公路上的恶性事故,追根溯源,都和车辆长期低胎压行驶导致的爆胎有关。
所以,咱们车主应该怎样科学地管理轮胎胎压呢?
其实很简单,记住几个要点就行。
第一,一定要养成定期检查冷车胎压的习惯,最好每周检查一次。
不要在刚跑完长途,轮胎还热乎乎的时候去测,那个数值是不准的。
就以车门框上的厂家推荐值为标准。
第二,严格遵守一个原则:冷车胎压如果比标准值高出0.3BAR以上,就需要放气。
放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同一根车轴上的两个轮胎,也就是两个前轮或者两个后轮,胎压必须调整到完全一样,否则会导致车辆跑偏,刹车的时候也容易甩尾。
第三,如果您是满载出行,比如全家老小加上一后备箱的行李,可以在厂家推荐的标准胎压基础上,适当再多加0.2BAR。
因为负载重了,需要更高的胎压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这样行驶起来才更安全、更稳定。
当您车里的胎压报警灯亮起时,先不要慌张,更不要盲目地去放气。
先判断一下,您现在看到的是热车胎压还是冷车胎压,然后对照一下您的标准值。
多一份细心,多一份知识,就是为自己的安全多加了一道保险。
毕竟,在路上行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而这小小的胎压,正是守护我们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