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身边的汽车,变化真是越来越大了。
以前说起车,想到的就是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机械大家伙,可现在的新车,更像是一个装着四个轮子的大型智能设备。
车里不仅有大屏幕,能上网、能导航,还有各种各样的雷达和摄像头,能帮我们停车,甚至在路上能自己跟着前面的车走。
这种变化对我们开车的人来说是方便了,但对那些造车和修车的师傅们来说,却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过去靠着一把扳手、一身经验就能走天下的时代,显然已经过去了。
那么,面对越来越“聪明”的汽车,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来驾驭呢?
最近,在广州市花都区举办的一场技能竞赛,就让我们看到了答案。
这场活动的全称听起来很响亮,叫做2025年“羊城工匠杯”花都区“广东技工”技能竞赛(智能网联)决赛,以及2025年广州市“红棉匠才”系列职业技能竞赛之花都区职业技能竞赛(汽车维修工、电工项目)决赛。
简单来说,就是汽车行业里最顶尖的一批技术高手,在东风日产这个行业巨头的场地里,进行了一场真刀真枪的本事大比拼。
参加决赛的一共有88名选手,他们可不是新人,都是从理论考试里一层层选拔出来的精英,平均年龄达到了36.4岁。
这个年纪说明,他们既有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丰富经验,又正值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黄金时期。
他们对决的项目,也正是当前汽车产业最核心的三个方向:智能网联、汽车维修和电工。
我们先到汽车维修工的比赛区看一看。
现场的气氛非常紧张,但和我们想象中那种油污满地、叮当作响的修理厂完全不同。
这里的选手们一个个都聚精会神,手里拿着的不是锤子和扳手,而是一种看起来很精密的诊断仪器。
他们把仪器连接到车上,就像医生给病人用上了听诊器和心电图仪一样,车辆的各种数据,哪里有看不见的“毛病”,都会在屏幕上一清二楚地显示出来。
现在的汽车,内部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小型电脑(也就是电子控制单元)在同时工作,控制着从发动机点火到车窗升降的每一个动作。
一旦出了问题,往往不是某个零件坏了那么简单,很可能是软件程序或者电子信号出了故障。
所以,现在的汽车维修师傅,不仅要懂机械,更要懂电子、会看数据。
每一次故障的排查,都像是在破案,需要严谨的逻辑和深厚的专业知识。
他们一丝不苟的神情,正体现了新时代汽车工匠的精神。
再看旁边的电工项目赛场,同样是全神贯注。
可能有人会觉得,电工不就是接接电线嘛,能有多复杂?
但在今天的汽车产业,尤其是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电工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电动汽车的核心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整个车可以说就是靠一套复杂而强大的电路系统来驱动的。
这和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完全是两个概念。
选手们需要进行精密的电路设计和调试,保证高压电流能够安全、高效地输送到汽车的各个部分。
他们的每一个操作都必须精准无误,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瘫痪,甚至引发安全问题。
赛事主办方也提到,随着汽车越来越智能,车内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电工技术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宽。
这个工种的通用性很强,所以比赛也吸引了一些其他行业的选手来参加,大家都在这个技术变革的浪潮中看到了新的机遇。
最引人注目的,还要数智能网联项目的赛场。
这里比拼的,可以说是汽车的“未来科技”。
选手们的任务是围绕自动驾驶系统进行调试、集成各种传感器。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确保汽车的“眼睛”(比如摄像头、激光雷达)和“大脑”(中央处理器)能够完美配合。
他们不仅要动手安装和调试这些硬件设备,还要懂得软件编程,通过代码来优化算法,让汽车能够更准确地识别路况,做出最安全的判断。
这项比赛考验的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硬件和软件技能的结合。
这些选手,可以说就是未来智能汽车的“塑造师”,他们今天在赛场上调试的一个个参数,可能就是未来我们在路上能够安心放开方向盘的技术保障。
当然,举办这样一场大规模、高水平的竞赛,目的绝不仅仅是评出几个冠军。
这是一次对整个行业人才储备的大检阅,也是一个为产业发展储备力量的重要举措。
在比赛现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除了裁判和工作人员,还有不少来自各大车企的代表在悄悄地观察选手们的表现。
他们就像“球探”一样,希望能在这些顶尖高手中发现好苗子,为自己的企业招揽人才。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汽车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求有多么强烈。
这种渴求背后,是花都区乃至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的深刻转型。
花都区作为广州的汽车产业重镇,已经聚集了非常雄厚的产业基础。
目前全区有42家汽车电子相关企业,其中像东风日产、马瑞利等都是响当当的头部企业。
为了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花都区正在全力支持现有企业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并且规划了一个占地超过两千亩的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示范园区,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仅仅通过智能座舱、智能互联显示屏等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就能新增数百亿元的产值。
宏伟的目标需要人来实现,而这场竞赛,正是为这个宏伟蓝图输送“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关键一步。
花都区总工会和东风日产公司的负责人都高度评价了这次竞赛。
他们认为,这样的活动是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合力培养人才的成功范例。
它不仅为一线的技术精英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交流学习的平台,激发了大家的创新热情,更重要的是,它为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有了这样一支掌握着最新技术、了解未来发展方向的“工匠”队伍,产业的协同能力和韧性才能得到强化,整个区域的汽车产业才能更有力地向着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的方向迈进。
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来自广州风神汽车的李鹏跃、孙立文和来自东风日产的李振华,分别在智能网联、汽车维修工和电工项目中夺得了一等奖。
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荣誉,更是对他们精湛技艺和工匠精神的最高认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