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牌突围,马自达如何做到最大化市占率?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长安马自达发布了其第二款新能源车型MAZDA EZ-60,一款定位为“精致运动操控”的SUV,并同时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选择。

EZ-60和去年发布的EZ-6是马自达与中国合作伙伴长安汽车一同开发的新能源汽车。这两款车今后不仅在中国销售,也会出口到其他国家。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社长兼CEO毛笼胜弘在此后的媒体采访中表示:“长安是马自达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双方合资合作合作已经20年了,今后还会继续积极地研讨各种可以合作的领域”。

小品牌突围,马自达如何做到最大化市占率?-有驾

尽管去年上市的EZ-6还没有完全达到马自达的期待值,但马自达负责营销业务的常务执行董事、马自达中国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岛徹表示,这款车在3月份的销量开始有点起色,相信之后应该能有销量上涨的预兆,尤其是在EZ-60上市之后,两款车型形成新的产品阵容,能够让更多消费者再次接受它们。

中国市场:新能源转型不可逆,聚焦“小而美”突围

两年四度访华的毛笼胜弘直言,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变革速度远超预期,“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不可阻挡”。并坦言,中国已是全球最大且最前沿的汽车市场,但马自达作为规模较小的品牌,将专注于“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大化市占率”,核心策略是打造“独特产品”和提升客户体验。

这一思路在EZ-60上得到体现,毛笼胜弘表示,这款车拥有马自达所有独有特征的集合,一方面它延续了“魂动”设计语言,搭载连续可变阻尼悬架、23扬声器沉浸式音响及3D HUD交互系统。

另一方面也针对中国消费者得需求,强化了智能化配置,在智驾和智舱方面都有好的表现,尤其是AI 助手,它支持语音调用 1700 余项功能,从导航目的地的设定到播放喜欢的音乐,几乎涵盖了驾驶过程中的所有场景需求,真正实现了 “动口不动手” 的便捷操作。毛笼强调,未来将更深度整合中国本土供应商技术,“中国智能化水平已全球领先”。

小品牌突围,马自达如何做到最大化市占率?-有驾

与长安汽车:20年合作再升级,共探出口新路径

面对“双百年企业如何深化合作”的提问,毛笼胜弘表示,长安是马自达“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双方除共同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型外,正探索出口合作——去年发布的EZ-6与此次推出的EZ-60将出口海外市场,未来还可能拓展更多合作领域。

4月2日,MAZDA EZ-6全球化车型MAZDA 6e在长安马自达南京工厂下线,也是在这一天长安马自达正式发布了"双百翻番"战略计划。这一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翻番以及核心技术自主化率翻番。作为该战略落地的关键车型,全新推出的EZ-60,不仅丰富了产品线,马自达更是通过本土化调校,巧妙地将品牌基因与中国先进平台优势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了“设计自主”与“技术共享”的平衡。

根据规划,马自达与长安的合作将持续深化,未来两年内还将推出第三、第四款新能源车型,覆盖轿车、SUV等多个细分市场,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

此外,供应链本地化也是降本的关键。毛笼透露,燃油车时代,马自达在华发展依赖日本进口的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在新能源时代,他们更倾向于长安汽车的体系,“电驱、电池等核心环节借助长安供应链实现成本压缩”。中岛徹补充道,这一策略是长安马自达在激烈竞争中“提高收益的重要抓手”。

全球战略:中美市场“分而治之”

针对2030年电动化愿景,马自达采取区域差异化策略:中国新能源车占比目标为60%-70%,北美则主推混动车型。毛笼胜弘解释,北美消费者对纯电接受度有限,且政策环境更支持燃油车,因此“效率更高的混动技术将是核心”;中国则需全力跟进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

小品牌突围,马自达如何做到最大化市占率?-有驾

对于美国关税风险,马自达选择“出口规避”:优先向关税较低地区输出产品,同时通过削减固定费用、提高经营韧性应对不确定性。

销量改善:聚焦优势区域,强化用户运营

中岛徹坦言,中国新能源市场九成份额被本土品牌占据,日系品牌仅占1%,长安马自达面临严峻挑战。

改善路径包括两方面:一是向现有燃油车用户推广新能源产品,二是在日系品牌认知度较高的地区集中资源,优化销售培训与服务体系。

短期内,EZ-6与EZ-60将组成新阵容,试图打开市场缺口。长期看,马自达仍寄望于“独特性”——将驾驶操控基因与本土化智能技术结合,在红海中寻找差异化生存空间。

小品牌突围,马自达如何做到最大化市占率?-有驾

结语;

面对中国市场的剧变,马自达展现出务实态度:既承认规模劣势,又试图以“技术独特性+本土化合作”构建护城河。然而,在价格战白热化的当下,这种“小而美”定位能否被主流消费者认可,仍需时间验证。至少,频繁的高层访华与产品投放表明,这家日企仍未放弃中国市场这一必争之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