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汽数智化改革180个流程上线,消费者能否感受到实际变化?

中国一汽最近声势颇壮,上了央视新闻的红榜,说是搞了个“数智化革新”。这词儿听着玄乎,说白了,就是把数字科技,像什么大数据、AI,一股脑儿往汽车生产线上怼。听着像科幻片,可问题也冒出来了,这到底是真能让咱老百姓开上更巴适的车,还是只是换了个“金漆马桶”?

你看那一溜的数据,什么“180个业务流程上线”、“32107个业务单元上线”、“效能跃升50%”,看得人直犯晕。可数据再光鲜,最终还得接地气,消费者能不能“摸得到、感觉得到”,才是硬道理。

中国一汽数智化改革180个流程上线,消费者能否感受到实际变化?-有驾

就拿研发来说,效能跃升50%,听着唬人,可要是研发出来的车,还是老一套,设计没啥亮点,品控也磕磕绊绊,那这效能跃升又有啥搞头?说穿了,消费者要的是真材实料,不是花里胡哨的“空中花园”。

生产制造也是。优化运输车367辆,每年省下5724万,这自然是锦上添花。可要是生产线上的工人,还是拿着那点儿薪酬,干着差不多的营生,甚至因为AI的介入,精神内耗更严重了,那这降本增效的红利,又有几分能真正雨露均沾?

还有那个“红旗云妹”,听名字就感觉自带萌点儿的AI智能体。据说能重塑决策范式,减少软件开发负担。可AI再能耐,也替代不了人脑的灵光一闪。要是过度仰仗AI,会不会让决策变得更加板滞,缺乏变通?

中国一汽数智化改革180个流程上线,消费者能否感受到实际变化?-有驾

与普遍认知相悖,数智化革新并非简单的技术叠buff。它牵涉到企业肌理的嬗变,人才结构的调整,甚至利益版图的重塑。要是只把数智化当成一个口号,一个KPI,而不是真正沉浸到每一个毛细血管,每一个岗位,那最终很可能就是一场镜花水月。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症结归咎于技术短板时,是否忽略了人才是基石?中国一汽搞了个“数-行者”训战班,培训了6500多人。可这些人,能不能真正独当一面,能不能打破路径依赖,敢于破旧立新,敢于蚍蜉撼树,才是重中之重。要是培训只是蜻蜓点水,那再多的人才,也只是稻草人。

当然,咱们也不能一棍子把中国一汽打死。毕竟,在汽车行业杀成一片红海的当下,不革新就意味着出局。而且,中国一汽在技术自立自强方面,的确啃下了一些硬骨头,比如那个“中国一汽·七星云工作台”,听着就自带科技感。

中国一汽数智化改革180个流程上线,消费者能否感受到实际变化?-有驾

可吊诡之处也恰恰在于此。技术自立自强固然是政治正确,但不能为了自立自强而自立自强。要是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本高企,性能平庸,那还不如直接师夷长技以制夷。毕竟,消费者要的是物超所值的产品,而不是贴着“自主研发”标签的边角料。

所以,中国一汽的数智化革新,到底能不能开花结果,关键不在于上了多少个项目,烧了多少钱,而在于能不能真正以人为本,把技术融入到产品里,服务于消费者。

就像开篇说的,数据是门面,消费者体验才是里子。但愿几年后,当我们再次提及中国一汽的数智化革新时,不再是看到一堆冷冰冰的数字,而是能真真切切感受到,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和消费者幸福指数的攀升。这才是真正的“智”造新高地,而不是空中楼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