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突施重拳,比亚迪小鹏深陷危机!维修垄断惹众怒,中国新能源出海面临生死考验

中国车在澳洲卖疯了,本是天大的喜事。

比亚迪、长城、奇瑞,这些咱们熟悉的名字,头一回集体杀进澳洲销量前十。正当大家开香槟庆祝,以为要拿下南半球时,一巴掌扇了过来,又响又亮。

澳洲监管机构发话了:你们五家中国车企,涉嫌垄断修车,别家修不了,这不行。

罚单可能高达一千万澳元,一家一千万。

澳洲突施重拳,比亚迪小鹏深陷危机!维修垄断惹众怒,中国新能源出海面临生死考验-有驾

折合人民币快4700万。这笔钱,像是当头一瓢冰水,把所有人的热情都浇灭了。

大伙儿都懵了,在国内再正常不过的“修车回4S店”,怎么一出国就犯法了?

人在澳洲,车在囧途

对澳洲车主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商业模式问题,是真金白银的糟心事。

珀斯有位大哥,提了辆比亚迪,高高兴兴去做首保。结果维修工手一抖,刷错了软件,车当场变砖。

他等了足足两个礼拜,官方愣是没个说法。

最后大哥忍不了,上网发帖狂喷,九万网友围观吃瓜。事情闹大了,才有人慢悠悠地来解决。

还有位退休大律师皮尔斯,新买的比亚迪倒车影像坏了。

他寻思这不是小毛病嘛。结果售后两手一摊:我们没人,您先排队吧。

想修?可以,先预约三个月后的首次保养,到时“顺便”给您瞅瞅。

这服务态度,再好的品牌好感度也得被磨没了。

你的车,你说了不算

悉尼一家修车铺的老板马森,一肚子苦水。

他说新能源车技术更新快,他们这些独立维修厂,砸钱培训已经是家常便饭。

现在倒好,车企把维修数据和软件死死攥在手里,不给看也不给用。

这等于直接断了他们的活路,完全没法干。

澳洲政府为什么这么较真?

因为他们早在2022年就立了个法,叫《机动车服务与维修信息制度》。

澳洲突施重拳,比亚迪小鹏深陷危机!维修垄断惹众怒,中国新能源出海面临生死考验-有驾

这法律的核心就一句话:车企不准垄断修车,车主有权选择去哪修。

法律规定,任何在澳洲卖的车,上市第一天,就得把维修手册、诊断软件、技术参数,全公开。

还得放到一个官方平台上,明码标价,让所有修车厂都能按天、按月付费使用。

就是为了确保除了4S店,街边任何一个有资质的修理厂,也能修好你的车。

出海不是请客吃饭

显然,咱们的中国车企,在国内当惯了“老大哥”,完全没把这套规矩当回事。

澳洲汽车服务与维修管理局的官员说得更直接:

“有些新来的牌子,压根不了解当地法律,就算我们提醒了,他们也爱答不理。”

这种在国内习以为常的操作,到了海外,就是踩了法律的红线。

其实国内早在2015年也有过类似的法规,但这么多年,尤其在新能源车领域,基本就是一张废纸。

从来没听说过谁因为这事被罚。

环境不一样,玩法就不一样。把家里的“潜规则”带到国外当“明规则”,不栽跟头才怪。

车企们为什么宁死不放手?

说白了,就是三件事:钱、责任、小秘密。

售后这块蛋糕太肥了。换块屏幕几千块,一条轮胎比外面贵一半。车企恨不得把车主一辈子锁在自己的体系里,这可是源源不断的利润。

再就是安全。这是车企最爱用的挡箭牌。

“我们是为了您的安全着想!”

新能源车的核心是电池,万一外面的师傅不懂,把电池系统搞坏了,出了事算谁的?

澳洲突施重拳,比亚迪小鹏深陷危机!维修垄断惹众怒,中国新能源出海面临生死考验-有驾

特斯拉就曾直接怼过保险公司:“我把数据给你,出了事你负责吗?”

最后就是技术壁垒。像国内有些修车大神,比如“龙哥修特斯拉”,就因为发修车视频,被好几家车企轮番起诉,告他泄露商业秘密。

可见主机厂对这事有多敏感。

结语

这次澳洲的风波,给所有想出海的中国企业,上了一堂价值4700万的课。

全球化,真不是把东西装箱运到国外卖那么简单。

欧美市场的风向早就变了,他们现在最看重的是“消费者选择权”和“反垄断”。

澳洲汽车后市场协会的CEO问得很好:

“中国车给澳洲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这很棒。但真正的考验是,车卖出去以后,你们拿什么来服务好这些车主?”

产品再硬,服务跟不上,口碑照样崩。

当我们的车已经能和世界一流品牌掰手腕时,我们的服务理念和商业模式,却还停留在过去。

这种脱节,才是问题的根本。

这笔罚单,罚的是钱,打醒的却是所有中国车企的“出海梦”。卖车只是第一步,让全世界的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省心、修得起车,这才是真本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