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瞧着电车呼啸而来,恨不得把“赛博朋克”四个大字刻在车壳上,那边厢,油车却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吧唧。
你说奥迪这老牌劲旅,偏偏玩起了“双轨制”?
燃油车搞魔改,电车玩本土化,这葫芦里装的到底是啥玄机?
先说说这油车,别以为就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了。
奥迪这回祭出的PPC平台,还真有点门道。
它想颠覆一个“油车=老土”的固有印象。
全新A5L,直接把华为的自动驾驶黑科技给嫁接了过来,没高精地图也能耍得转L2级的智能驾驶。
说白了,就是想昭告天下:油车也能很赛博。
这轴距拉长、巨幕环绕,整个内饰恨不得像素级复刻电车的奢华感,心思昭然若揭,就是俘获那些对电车尚存疑虑,却又对智能体验欲罢不能的玩家。
再瞄准电车这块,PPE平台可是奥迪电动化的心头肉。
Q6L e-tron,这名字拗口得像绕口令,但它可是奥迪的“掌上明珠”,背负着攻城略地的重任。
700公里的续航,800V闪充,听着挺唬人。
可问题也来了,这玩意儿,是不是有点姗姗来迟了?
宝马那边,Neue Klasse平台已经厉兵秣马,准备大杀四方了。
据说这平台的电池成本能腰斩,充电速度更是快到飞起。
奔驰也不遑多让,MMA平台专为神州大地量身定制,充电一刻钟就能续航400公里。
这般一较量,奥迪的PPE平台,好像就没那么鹤立鸡群了。
这就像一场竞速,别人都绝尘而去,你才慢吞吞起跑,即便你卯足劲儿狂奔,也得累个半死才能望其项背。
更何况,宝马奔驰也不是吃素的。
宝马的iX3,预计明年开春就要闪亮登场,而奥迪的Q6L e-tron,却要等到明年岁末。
这时间差,足够别人鲸吞蚕食一大票客户了。
问题来了,奥迪为啥要死守油车和电车“两条腿走路”?
有人说,这是为了稳住既有地盘。
毕竟,油车市场纵然日渐式微,但依然有不小的刚需。
况且,奥迪在油车市场浸淫多年,积攒了深厚的品牌底蕴,断不能轻易舍弃。
但也有人揣测,这是奥迪在电动化革新上慢人一步,只能仰仗油车来争取时间。
当我们条件反射般地将缘由归咎于“转型阵痛”时,是否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症结?
或许,是奥迪在技术路线的抉择上出现了偏差,又或是在市场策略上不够雷厉风行。
要知道,如今的新能源车市场,早已不是当初的“蓝海”了,简直就是一片血海。
自主品牌诸如比亚迪、蔚来、小鹏,个个都身怀绝技,而且价格还更接地气。
奥迪想在电车市场分一杯羹,难度系数堪称地狱级。
更扎心的是,奥迪在华的研发投入,跟奔驰比起来,似乎也没啥优势可言。
奔驰可是把上海研发中心打造成了“创新双引擎”,砸了超过105亿元的真金白银。
这研发上的鸿沟,直接掣肘了产品的竞争力。
单从残值率这一个数据来看,就能窥见奥迪在油车市场依旧保有优势。
奥迪三年保值率68.2%,比宝马和奔驰都要高出一头。
这说明啥?
说明奥迪的油车,在消费者心目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换购用户还是会优先考虑奥迪。
然而,也不能乐极生悲。
奔驰的M254发动机,动力更加澎湃;宝马的B48发动机,油耗更加经济。
奥迪想要靠PPC平台“逆袭”,还得拿出更多硬核实力才行。
是以,奥迪这场“攻擂战”,方兴未艾。
它能否重登豪华车市场的王座,端看它在电动化革新上的效率,以及在燃油车市场上的锐意进取。
这就像弈棋,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会功亏一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