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马路上的视频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人看完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视频里,一条拥堵的道路上,一辆尺寸相当大的轿车,也就是腾势品牌的Z9GT,在几乎没有前后移动空间的情况下,车尾像鱼尾巴一样轻轻一摆,就从原来的车道横着挪到了旁边,给后方急着右转的车辆让出了一条通路。
整个过程非常流畅,也就几秒钟的时间,看得后车司机都愣住了,连连感叹这车太神奇了。
一时间,大家都在问,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难道是司机技术出神入化,还是这辆车本身藏着什么秘密?
这并不是电影特效,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汽车技术新突破。
要弄明白这辆车为什么能做出如此灵活的动作,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它背后的核心技术。
这套让车辆实现“横着走”的本领,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一套名为“易三方”的技术平台。
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有点专业,但拆开来理解其实很直白。
首先是“三”,指的是这辆车破天荒地安装了三个独立的驱动电机。
我们知道,传统燃油车靠一台发动机驱动,而很多电动车是前后各一个电机组成四驱。
但这辆Z9GT更进一步,它前轴由一个电机负责,而后轴的两个轮子,则各自拥有一个独立的电机来驱动。
这就好比给一辆车装了三个独立的大脑和三颗独立的心脏,能够对每个轮子的动力进行极其精细和独立的控制。
这是实现复杂动作的基础。
有了三个独立的动力源还不够,更关键的一步在于,这辆车的后轮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除了像普通车轮一样前后转动,它们还能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向。
也就是说,它的后轮也能像前轮一样左右摆动,这就彻底颠覆了我们对汽车后轮只能被动跟随的传统认知。
当需要横向移动时,车辆的中央控制系统,也就是那个“超级大脑”,会同时向三个电机和后轮转向系统发出指令。
比如,它会让一侧的车轮向前转,另一侧的车轮向后转,同时后轮再配合着向外或者向内偏转一个角度。
多种力量在不同方向上同时作用,最终合成一个强大的横向推力,于是,我们便看到了视频里那神奇的一幕:车头基本保持不动,车身却稳稳地向侧方平移了过去。
这个过程,是电控、电机和机械结构的完美协同,是软件在精确指挥硬件完成了一次高难度的“舞蹈”。
当然,一项技术如果只能用来在堵车时“炫技”,那它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这套“易三方”技术真正的意义,在于它为解决我们日常驾驶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提供了全新的、高效的解决方案。
最直接的一个应用场景就是停车。
相信很多人都对侧方停车感到头疼,尤其是在狭窄的停车位,前后都有车,方向盘来回打好几把,车子还是歪歪扭扭停不进去,急出一身汗。
有了这项技术,停车的逻辑就完全变了。
驾驶员只需要将车开到车位旁边,车辆就能利用后轮转向和四轮独立驱动的能力,像螃蟹一样横着“走”进车位。
整个过程一步到位,干脆利落,彻底告别了反复调整角度的烦恼,对于新手司机和那些对停车有恐惧心理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福音。
另一个让人头疼的场景,是在老旧小区的窄路或者复杂的多层停车场里掉头。
开着一辆车长超过五米的大车,想在有限的空间里转个身,往往需要像考驾照一样,前进、后退、打方向,反复好几次才能成功,既考验技术又耽误时间。
而Z9GT可以利用两侧车轮的反向旋转,实现接近“原地掉头”的效果。
根据公布的数据,它虽然车身庞大,但转弯半径却能做到比很多小型轿车还要小。
这意味着,一个大家伙拥有了小个子的灵活性,在城市里穿梭的便利性大大提高,很多以前不敢去或者很难去的窄路,现在也能从容应对。
除了带来便利,这项技术在提升行车安全方面的作用更为重要。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极端但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在高速公路上以每小时一百多公里的速度行驶时,一个后轮突然爆胎。
对于传统汽车而言,这几乎是灾难性的,车辆会瞬间失去平衡,车尾不受控制地甩动,极易导致车辆失控旋转,后果不堪设想。
而搭载了“易三方”技术的车辆,在轮胎失压的瞬间,传感器就会立刻将信息传递给中央大脑。
系统会在人脑还来不及反应的毫秒之内,迅速调整另外三个健康车轮的扭矩输出,同时让后轮主动调整角度,产生一个对抗侧滑的稳定力,牢牢“拽”住车身,尽最大可能保持车辆的直线行驶姿态,为驾驶员赢得宝贵的反应时间和处置空间,从而将一场可能发生的恶性事故化解于无形。
同样,在雨雪湿滑路面上,三个电机能够智能地分配每个车轮的驱动力,哪个轮子快要打滑了,就立刻减少它的动力,把更多的力分配给有抓地力的轮子,就像给车底装了四个牢牢吸住地面的吸盘,极大地提升了湿滑路面的行驶稳定性。
腾势Z9GT的这次惊艳亮相,不仅仅是展示了一款新车的功能,它更像是一次宣言,是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
它打破了长久以来“大车必然笨重”的刻板印象,证明了通过技术创新,大型豪华轿车完全可以兼具宽敞舒适与极致灵活。
更重要的是,这套复杂而精密的系统,从底层的电机技术,到核心的控制算法,都是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并掌握的。
这标志着我们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上,已经从过去的跟随者,逐渐变成了某些领域的引领者,开始用自己的技术逻辑来定义下一代汽车。
它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汽车的模样:汽车不再是一个被动执行指令的机器,而是一个能够主动感知环境、思考并选择最优解决方案的智能伙伴,驾驶将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安全和充满乐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