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增程技术早已成为主流——理想、问界等品牌靠着它赚得盆满钵满,甚至被网友戏称“闭眼冲就能赢”。
然而,当其他车企纷纷“真香”时,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却公开表态:“打死也不做增程!”
他说,增程技术门槛低、成本低,但中高速场景效率差,而长城坚持走自己的新能源路线,比如最近上海车展爆火的二代哈弗枭龙MAX,就是靠混动四驱技术圈粉。
这波操作直接把网友分成两派:有人夸长城“硬气”,有人吐槽它“活在五年前”。
穆峰说增程技术“落后”,这话听着耳熟。
早在2023年,理想CEO李想就预言“未来两年所有车企都得转增程”,还点名吉利和长城迟早妥协。
如今吉利确实推出增程车型,但长城依然嘴硬:“我们有更好的!”
可问题是,用户真的在乎技术路线吗?
理想L系列月销破5万,问界M9卖到断货,消费者用钱包投票证明:增程车能加油、能充电、没续航焦虑,就是香!
而长城呢?
二代枭龙MAX虽然技术强,但市场声量完全被增程车淹没,这波“技术宅”人设到底是清醒还是固执?
增程技术从柴油机车到柴电潜艇发展百年,成熟得不能再成熟,用户要的从来不是“最先进”,而是“最省心”。
举个例子:同样是长途自驾,增程车没电了加油就能跑,但长城的混动四驱一旦亏电,油耗飙升不说,驾驶体验还打折。
更扎心的是,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超20%,市场留给长城的试错时间不多了。
当年诺基亚也说“智能手机不实用”,结果呢?
技术领先≠市场买单,这个道理车企比谁都懂。
长城不是没实力,它的柠檬混动DHT技术确实牛,但问题在于太“独”。
当全行业都在卷增程时,长城非要坚持混联路线,甚至被网友调侃“像极了不用触屏的诺基亚”。
反观比亚迪,DM - i技术兼容插混和增程,用户要啥就给啥。
说到底,车企竞争不是技术参数PK,而是谁能抓住用户痛点。
增程或许“落后”,但它解决了续航焦虑;长城的混动或许“先进”,但用户教育成本太高。
在销量为王的时代,硬扛技术路线不如先活下来。
长城的“不跟风”让人敬佩,但也让人捏把汗。
毕竟,当李想们用增程车抢走用户时,技术再强也只能当“备胎”。
不过换个角度看,行业需要不同的声音——如果所有车企都扎堆增程,新能源市场岂不是少了很多可能性?
这场技术路线之争,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时间能证明答案。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用户不会为“固执”买单,只会为“需求”掏钱。
你怎么看?
支持长城坚持技术路线,
还是觉得它该放下身段做增程?
评论区聊聊,
别忘了点赞转发,让更多人加入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