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的尽头是纯电,纯电的尽头是换电。”这是最近车圈流行的一句口号。既像一首诗,又像一则预言,让人一听就觉得满是命运感。乐道汽车甚至把它搬上了展台,仿佛谁要是不跟着喊两嗓子,就要落伍似的。这个标语,除了掀起讨论之外,还真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味。毕竟乐道主打纯电车型,还能玩一手换电,羊毛自家薅得理直气壮。那么,这句口号到底是行业趋势指针,还是用来忽悠消费者的广告词呢?
先说“增程的尽头是纯电”。这个结论听着很像个铁律,似乎增程式电动车只是在替纯电车守擂台,一边挥拳一边高喊“我很快就要下场了!”可问题是,这场“守擂”究竟要守多久?三年五年?还是二十年三十年?如果说增程只是临时客串,那理想ONE当年上场时,可没人告诉它“你顶多红火五年”。如今七年过去,增程式非但没被淘汰,反而越跑越快。就连紧盯行业走向的头部厂商,也大谈专属技术路线、油电平衡、两全其美,那增程式真是“过客”吗?
况且,增程式说到底不是固定模式,它本质上无非是一种“选边站队”的技术架构。现在我们用的是小排量内燃机带的增程器,难道未来就不能改用氢燃料电池、甲醇还是核聚变,甚至是未来科学家发布会上的“黑箱神器”吗?淘汰掉的可能只是现在的内燃机,并不是“增程”模式本身。每个时代都会有最适合当下能源与技术条件的“增程式”,只要出行需求在那里,技术派自然能继续鼓捣出新方案。
再来看“纯电的尽头是换电”。如果纯电已经天下无敌,为什么又出来个换电?其实就是充电焦虑还悬着没解决。谁用过纯电车都知道,电量告急那种慌,几乎能逼出人类自古以来的全部焦虑症。哪怕超充无敌,30分钟也才能充满一辆车。真碰上排队,边念佛边转圈,跟地铁高峰期也差不了多少。这时候换电站就成了新宠儿——不下车,三分钟,电满出发。只要布的够密,还真有点“续航自由”的味道。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假如有一天技术升级,充电像“调料包泡面”一样方便,10分钟就能充满电池,单次续航800公里起,趁着压马路的功夫顺便把电摸满了。跑高速总要下车上厕所,回来的时候电已经满了。到那时,没人还会对什么“里程焦虑”念念不忘。至于高功率快充会不会拖垮电网?这个问题喊了十多年,每次新快充方案一出来就有人跳出来“电网要崩溃!”可惜事实是,早期几十千瓦的快充到如今几百千瓦现实,电网依旧好端端。科技是不断向前的,当存储与智能调度技术出现,快充与电网间的矛盾早晚会被消化掉。
你说那换电站还能干啥?储能?听起来合理,实际上算笔账就知道有多“肉疼”。一座换电站顶多二十组动力电池,也就能存一千来度电,这点容量拿来回本太慢。更别说三元锂电池本身就不便宜,不可能像沙发上一堆杂志一样铺满大街。再加上换电需求本身的突发性——你永远不知道哪辆车下秒会急刹进站,换电站“储能”功能更像是理论优雅,现实尴尬。此时此刻,人们期待的,或许是固态电池的大面积普及,用全新材料将电池性能拉出新高度,让续航和安全手拉手站上新台阶。
其实,无论是增程还是纯电、换电,归根到底,都是市场和用户需求推动下的不同技术路线。标语漂亮,但真理未必在其中。乐道高喊的口号,更多是自卖自夸罢了。真实的汽车未来,往往远比广告词要曲折和丰富。你说增程的尽头是纯电,我看每一步的尽头,都是下一个新问题的开始。未来是什么样,恐怕只有时间知道答案。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