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挑战Optis专利,特斯拉福特也曾被诉,车企专利战再升级

最近,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比亚迪,又有了新动向,不过这次不是发布新车,也不是公布惊人的销量数据,而是一则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公告,揭开了一场正在上演的国际科技博弈。

公告内容显示,比亚迪已经正式对一家名为奥普蒂斯无线技术有限责任公司(Optis Wireless)的通信专利,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

这件看似平常的法律程序,背后却牵扯着全球汽车产业、科技巨头以及专门从事专利运营的公司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甚至连特斯拉和福特都曾在这家公司面前吃过亏。

比亚迪挑战Optis专利,特斯拉福特也曾被诉,车企专利战再升级-有驾

这件事需要从头说起。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信息,比亚迪在2025年5月28日这一天,针对奥普蒂斯公司持有的一件名为“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半静态调度资源释放过程”的中国专利(专利号ZL200980135442.4),发起了无效挑战。

简单来说,比亚迪认为这件专利本身可能存在问题,不应该被授予专利权,因此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来重新审理,并最终宣告它无效。

为了审理这个案子,官方还定于2025年10月14日举行口头审理听证会,届时双方将当面对质,进行辩论。

这已经不是比亚迪近期第一次主动出击了。

就在同一天,比亚迪还对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的一件4G专利也提起了同样的无效挑战。

在同一天对两家不同的外国实体发起专利挑战,这绝非偶然。

这通常意味着,比亚迪很可能已经收到了这两家公司的专利许可要求,双方在谈判桌上可能已经进行过多轮接触,但显然没有达成一致。

如今,比亚迪选择直接挑战对方专利的根本合法性,这是一种非常强硬的谈判策略,意在从根本上瓦解对方的收费基础。

那么,这个奥普蒂斯公司究竟是什么来头,能让比亚迪如此郑重其事?

这是一家典型的“非执业实体”(NPE),在行业内,大家更通俗地称它们为“专利运营公司”或“专利猎人”。

这类公司自己不研发、不生产任何产品,它们的核心业务就是通过收购或持有大量的专利,然后专门向那些使用了这些技术的公司发起诉讼或者进行许可谈判,从而获取巨额的专利许可费。

它们就像是科技丛林里的猎手,手握法律和专利的武器,寻找着有价值的“猎物”。

奥普蒂斯的这件专利,绝非无名之辈。

比亚迪挑战Optis专利,特斯拉福特也曾被诉,车企专利战再升级-有驾

它在美国有一个“同族专利”,也就是技术内容基本相同的美国版本。

就是靠着这件美国专利,奥普蒂斯曾经在美国将两大汽车巨头——特斯拉和福特,双双告上法庭。

那两场官司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最终的结果,是特斯拉和福特都选择了和解。

和解的方式也颇具深意,它们都选择加入了名为“Avanci”的专利许可平台。

这就引出了这场博弈中另一个关键的角色——Avanci。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巨大的“专利池”或者一站式许可平台。

像高通、诺基亚、爱立信这些手握海量通信专利的科技巨头,把他们与汽车智能网联相关的专利都放进了Avanci这个平台里。

汽车制造商们如果想合法使用这些技术,就不需要再一家一家地去跟这些巨头谈判,只需要向Avanci支付一笔打包的许可费,就可以获得平台内所有专利的使用权。

这种模式简化了流程,但也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专利联盟。

奥普蒂斯,正是Avanci这个平台的重要成员和专利提供方之一。

现在整个逻辑链条就清晰了:奥普蒂斯起诉特斯拉和福特,其最终目的很可能是为了迫使它们加入Avanci的许可计划,支付相应的专利费。

如今,相似的剧本似乎又要在比亚迪身上上演。

当比亚迪的汽车销量在全球范围内高歌猛进,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企时,它自然也就成了Avanci及其成员眼中最大、也最具价值的潜在付费客户。

面对这种局面,比亚迪的应对方式展现了其作为行业领导者的底气。

在专利无效挑战中,很多企业为了不暴露身份,会采取一种“稻草人”策略,即委托一个表面上与自己无关的第三方去发起挑战,自己则隐于幕后。

比亚迪挑战Optis专利,特斯拉福特也曾被诉,车企专利战再升级-有驾

但比亚迪这次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以自己的真实公司名义,堂堂正正地作为请求人出现在公告上。

这种公开透明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姿态,它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比亚迪不怕打官司,也准备好了公开应对任何专利挑战,并且对于对方专利的有效性,有着充分的质疑。

这表明比亚迪在面对全球化的专利许可压力时,采取的是一种积极防御、主动反击的策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或妥协。

这场在中国发起的专利挑战,也只是比亚迪在全球面临的专利战局中的一个缩影。

根据多家外媒的报道,比亚迪目前在德国、巴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同时面临着至少10起专利纠纷。

这些纠纷的发起方,大多都与Avanci专利平台有关。

这说明比亚迪正遭遇一场来自全球范围的、有组织的专利“围剿”。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

今天的汽车,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代步工具,它集成了大量的通信、计算和软件技术,变成了一个“四个轮子上的智能手机”。

每一辆智能网联汽车,都可能使用到成百上千项4G、5G通信标准必要专利。

这些专利的费用如何收取,就成了一块巨大的蛋糕。

根据Avanci公布的5G许可计划,每辆车的专利费高达32美元。

以比亚迪去年超过300万辆的销量计算,这笔费用每年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笔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也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成本优势。

因此,比亚迪今天的反击,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所有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的一场关键战役。

它是在探索一条路,即当中国企业从技术追随者变成行业引领者之后,该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复杂的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和商业博弈。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结果将深刻影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格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