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蓝鲸新闻)
蓝鲸新闻9月23日讯(记者 李卓玲)作为曾与保时捷、法拉利齐名的英国老牌跑车品牌,莲花跑车(LOTUS)今年以来调整动作不断。
先是年初,因解决了商标问题,LOTUS的中文名称(此前为路特斯)正式更名为“莲花跑车”;今年3月,其进行重大人事调整,钦培吉接替毛京波出任莲花科技中国区总裁,向莲花集团CEO冯擎峰汇报;今年4月起,其又推进Lotus UK(莲花英国)股权收购,开启全球业务整合。
对于全球整合最新进展,莲花集团CEO冯擎峰近日对蓝鲸汽车记者透露,计划今年年底完成整合。“这其实是莲花英国和中国业务的整合。原本英国业务在上市公司体系外,我们计划把它并入,真正实现‘一个莲花’。目前管理层面,因为都是我负责,已经相当于一家公司在运作,但业务协同性还不够好。只有真正整合为‘一个莲花’,协同效应和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发挥。”
据莲花科技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共交付新车2813辆,实现营收2.18亿美元。尽管仍处于亏损状态,但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非GAAP)亏损同比收窄37%。
“盈利方面,今年确实还是比较困难。”对话中,在被蓝鲸汽车记者问及何时能实现扭亏时,冯擎峰回应称,只要年销量能达到3万台,莲花就能实现盈亏平衡,目前正在稳健推进该目标,后续也会开发更多新产品,包括明年将推插混车型等。对于日前上市的新款EMEYA、ELETRE销量目标,其瞄准年销一万多台,坦言“莲花一直追求‘小而美’。”
据公开资料显示,LOTUS品牌于1948年由柯林·查普曼创立,中文直译为“莲花”。作为全球最早的超跑品牌之一,莲花部分股权在先后转让给丰田、通用、马来西亚宝腾汽车等后,于2017年中被吉利收购。随后,莲花集团在中国设立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莲花科技,负责莲花品牌的运营和智能化纯电车型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全球范围营销;2024年2月,莲花科技正式敲钟美股。
冯擎峰指出,目前整车销售仍是莲花科技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不过,技术服务收入或正在成为该公司核心增长点之一。
据财报显示,目前其主要营收来自于卖车和技术服务的收入,其中,技术服务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旗下子公司路特斯机器人(Lotus Robotics)。据了解,未来2至3年内,多家主机厂约10款不同车型将搭载路特斯机器人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6月,吉利系智驾业务合资公司千里智驾成立,其由千里合伙企业与吉利、迈驰各占股30%,路特斯机器人在其中也持股了5%。据冯擎峰透露,会向其提供一项名为“RAS ”的技术,也就是“平行车手”(即远程控制系统)的技术方案。
对话中,冯擎峰也对时下行业热门话题进行回应,诸如“平替”现象,超豪华品牌在华遇到的挑战,电动与豪华、高价如何平衡等问题。在谈及目前新车开发周期越来越短,甚至存在两年开发一台新车时,其连呼“做不到”,“我们很想去挑战,也很想两年做出一台车,但真的做不到。”据其透露,目前莲花汽车开发周期4-5年。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编辑整理)
今年实现盈利较难,明年将推插混产品
Q:今年能实现扭亏为盈吗?
A:盈利方面,今年确实还是比较困难,但我们也得到了投资人的支持,后续还会继续开发更多新产品。
Q:何时能实现盈亏平衡?
A:只要年销量能达到3万台,我们就能实现盈亏平衡,我们正在稳健推进该目标。
Q:目前的营收结构中,整车收入、技术服务收入的大致比例是多少?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
A:整车销售仍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服务收入方面,因为我们的自动驾驶技术得到了一些OEM(整车厂)认可,有部分车企,尤其是欧洲车企应用了我们的技术,但这部分收入规模不大。我们的服务主要是为性能车提供技术支持,比如车辆调校、轻量化设计、操控优化等。如果未来自动驾驶技术能做得更好,服务收入会有较大增长;从投资人角度看,服务收入,尤其是自动驾驶相关,可能是我们的核心增长点之一。
Q:后续的产品规划是怎样的?
A:计划在2026到2027年会推出一款D级SUV,同时跑车是我们的品牌DNA,会继续在跑车领域持续发力。
Q:混动产品进展如何?
A:明年会推出插混车型。我们已经发布了莲花“路遥”超级混动技术,可以期待一下,这项技术目前主要用于全球莲花品牌车型。
Q:未来会提供给其他品牌使用吗?
A:目前还没有这个计划。
正推进Robotaxi业务合作,年底完成“一个莲花”整合
Q:能否透露一下子公司路特斯机器人的合作对象?
A:因为合作伙伴暂时不希望我们披露细节。我们合作的对象主要是OEM(整车厂),也有一些Tier 1(一级供应商),比如博世、大陆集团,还有中国的德赛。不过部分OEM希望我们不披露相关信息,不过我们确实有布局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
Q:之前提到沙特在推进Robotaxi,这方面进展如何?
A:我们正在和沙特方面洽谈,因为他们很看重我们在中国为曹操出行打造的Robotaxi示范运营项目。我们在国内苏州和杭州的项目用的就是莲花跑车全套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沙特也想发展Robotaxi业务,所以找到我们谈合作。
Q:目前有大致的落地时间节点吗?
A:现在还不便公布。
Q:与吉利、千里科技等成立“千里智驾”背后,莲花跑车在这家合资公司中扮演什么角色?
A:对整个大吉利体系来说,智驾资源会统一到千里智驾平台,但对莲花跑车而言,我们对智驾有自己的理解,更聚焦“性能与操控”,所以会继续沿用莲花跑车自主的智驾解决方案。目前没有计划向合资公司输出技术,不过我们持有合资公司5%的股份,并且会提供一项名为“RAS ”的技术,也就是“平行车手”(即远程控制系统)的技术方案。
Q:4月份启动的“股权回收”,即将英国业务并入上市公司体系,目前进展如何?
A:这其实是莲花英国和中国业务的整合。原本英国业务在上市公司体系外,我们计划把它并入,真正实现“一个莲花”。目前管理层面,因为都是我负责,已经相当于一家公司在运作,但业务协同性还不够好。只有真正整合为“一个莲花”,协同效应和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发挥:比如造型、工程团队整合为一个,采购、后台管理团队整合为一个,制造环节保留两个工厂即可。这样效率会明显提升,直接费用至少能减少30%以上。我们已经对外宣布,计划今年年底完成整合,目前还是按这个计划推进。
全球消费者对莲花跑车认知不同,正努力提升中国市场影响力
Q:国内消费者和国外消费者对莲花跑车的认知有什么差异?
A:全球消费者对莲花跑车的认知确实不同。在英国,认知度无疑是最高的,所以我们在英国的销量也最好;美国对莲花跑车的认知度也不错,尤其是跑车。可惜美国对中国产汽车加征了147.5%的关税,英国生产的莲花跑车,一进入美国就基本售罄,可见美国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
日本消费者对莲花跑车的认知度也很高,主要源于一部叫《赛道之狼》的动画片,这部片子对日本人影响很深。我们在日本每年都会举办“Lotus Day”赛车节,所有日本的莲花跑车车主都会不远千里开着自己的车到赛道,一起举办嘉年华。欧洲市场的话,我们影响力相对弱一些,因为德系车如保时捷、奔驰、宝马太强势了。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也还不够大,但我们正在努力提升。
Q:全球市场中,哪个市场最具潜力也最具挑战?
A:美国市场。美国是全球第一大豪华车市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而非豪华车市场),美国人对豪华车的消费观念,和中国的高端消费很相似。举个例子:我们最新发布的ELETRE车型,在美国加征147.5%关税后,售价达到26万美元,但依然能卖出去。虽然销量不大,但确实有人愿意选择它,这就是美国豪华车市场的特点。
所以美国市场会成为我们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但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地缘政治因素,一旦这个问题能解决,对我们就是重大机遇。我们时刻准备着,因为我们的产品都符合美国标准,所有认证也已完成:SUV车型已经在美国销售,轿车车型虽未上市,但认证也已通过。只要关税政策有有利消息,我们会立刻推进轿车进入美国。关于美国设厂,我们也在探讨。大吉利体系在美国有资源,比如沃尔沃在美国有工厂,沃尔沃EX90和极星3也在当地生产,有了吉利的支持,我们在美国的战略推进也会更有支撑。
Q:那同样喜欢豪华车、个性化车型的中东市场,能在短时间内替代美国市场吗?
A:完全不能。中东市场规模太小了。虽然我们能看到迪拜的富豪开各种豪车,但当地富人群体数量有限;美国的富人群体规模很大,中东根本没法比。所以中东市场的地位,和美国市场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Q:之前提到从英国卖到美国的车,英国工厂生产的主要是燃油车型吗?
A:英国工厂目前生产的是EMERA燃油跑车,就这一款。
超豪华品牌在华面临挑战,缺少对用户情绪价值深度挖掘
Q:与保时捷、奥迪等品牌相比,莲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
A: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操控,这是我们永远不变的追求。我们永远要做到最好,而不是做得平庸。我相信在所有竞争对手当中,我们一定能够做到最好。保时捷是我非常喜欢和尊敬的品牌,它的产品也做得非常非常棒,但我们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智能化。
所以我们在底盘上的智能化,不是大家常见的那种“AI智能化”。比如我可以和车对话,也能让车搜索并推荐附近好吃的、好玩的、好喝的。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种智能化,让底盘实现有机统一,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让舒适性和操控性能达到完美统一”,我认为这始终是莲花的核心竞争力。
Q:电动、豪华、高价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A:我认为核心是找到“完美平衡”,我们现在也在找这个平衡。比如我们的车型定价,从最初的100多万调整到了80多万、90多万,就是在尝试平衡。我认为蔚来也在找自己的平衡,相信ES8之后会大卖,我们也一样,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
Q:如何看待超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遇到的挑战?
A :全球来看,超豪华品牌的市场需求没改变,但中国市场变化很大。一方面是中国自主品牌崛起:它们能提供更多情绪价值,还配“冰箱、彩电、大沙发”,同时大力宣传智能化。但我认为智能化宣传有些过虚,其实智能化是“渐进逼近”的过程,比如最终要实现L4级自动驾驶,但过程必然是逐步推进的,不会一蹴而就。所以自主品牌的崛起对超豪华品牌带来了冲击。另一方面,很多超豪华品牌虽然产品本身很棒,但缺少对用户情绪价值的深度挖掘。这是超豪华品牌需要向自主品牌学习的地方。不过,超豪华品牌的核心调性还是要坚持的,这是品牌的根基。
Q:现在有一种“平替”趋势,即大家不再那么看重品牌,更追求性价比。这是不是超豪华品牌在国内遇困的原因之一?
A:是原因之一。其实“抄袭”是最简单的模仿,而“平替”产品还挺火,成了另一种走红方式。但我认为,超豪华品牌必须坚持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的投入,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投入。你看中国很多车型都是“网红车”,热度两年就过去了;中国有过像吉利帝豪这样的稳定车型,但至今没有真正的“经典车型”,大多是“各领风骚三五年”。
“不能只靠抄袭平替、价格内卷来抢占市场份额”
Q:目前有些车企新车开发周期缩短至两年,咱们现在开发一款车的周期大概是多久?
A:需要4到5年,做不到两年,真的做不到。
Q: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时间差距?
A:我们很想去挑战,也很想两年做出一台车,但真的做不到。我让我们所有的系统都梳理了一遍,就说“别人两年能造出来,我们为什么两年造不出来?”但所有工程师把流程全梳理后,最后给我的结论是“就是造不出来”。因为我们要做的实验更多,必须做完所有实验才能把车投到市场,这是我们绝对不能接受的。除非他们告诉我“你能认可不做实验就投产”,但在我的造车理念里,这绝不可能。所以我们两年开发不出车,哪怕有几十年造车经验,也完全没这个能力。
Q:如何看待有些车在开发阶段没发现问题,但一投入市场就集中爆发,最后4S店只能进行“小修小补”等?
A:我们永远不会把市场当实验场。把市场当实验场多简单,让用户当实验员,用户提问题,你再改进,这不就是把市场当实验场吗?我们绝不会这么做,只有自己把实验做透、做好,才会把车推向用户。其实这一点,中国汽车工业真该规范。
其实从我在吉利做第一份工作时,我们就立下规矩:“永远不把市场当实验场”。所以到现在,不只是莲花跑车,整个吉利体系也做不到两年造一辆车。
Q:为何近期会把多款经典性能车型聚集起来办主题展?
A:把这些经典车型聚在一起,核心是“致敬原创精神”。在当下抄袭、平替成风、缺乏原创的环境下,我认为中国汽车工业不应该这样。中国汽车工业应该拿出能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值得全世界尊敬的原创作品。今天我们致敬的每一款车,都有自己的原创内核,不是单纯抄袭。哪怕存在相互学习与借鉴,也一定在这基础上有自己的发挥和创新。
举个例子,科尔维特最早将磁流变悬架应用到自己的车型上,有了磁流变悬架的加持,科尔维特的操控变得更好了。磁流变悬架最大的特性就是反应迅速,在这样一款大尺寸肌肉车身上,这种加持让操控提升非常明显。我认为磁流变悬架未来会是主流发展方向,所以我们要致敬这些推动技术创新的车型,核心目的是希望激发中国汽车品牌更多的原创意识,愿意去创新、去创造,而不是只靠抄袭平替、价格内卷来抢占市场份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