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阵子,只要你上网,估计都很难躲开关于理想汽车和理想车主的话题。
社交媒体上,各种各样的视频和图片层出不穷,好像一夜之间,开理想车就成了一种特别显眼的身份。
这事儿闹得不小,不光是网友们看得热闹,也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了一些理想车主的正常生活,感觉自己开着车出门,都得被别人多看两眼。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车主心里不痛快,就去找理想汽车官方,希望他们能给个说法。
理想汽车的创始人兼CEO李想,也没藏着掖着,直接在公开场合发声了。
他的态度很明确,说公司很清楚这背后是哪个品牌在捣鬼,也知道是哪些专业的“水军”公司在操作。
但他同时强调,理想不会因为被黑就学坏,不会也用同样的手段去回击对手,而是会坚持自己的原则来应对。
这番话一出来,大家就更关心了,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是真有对手在下黑手,还是理想汽车在找台阶下?
作为一个关注汽车行业很久的普通人,我想说,要论汽车圈里的明争暗斗,那可真是太多了。
特别是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得跟打仗一样。
一个新品牌或者一款新车出来,尤其是那种卖得好的头部品牌,基本上都会招来一波集中的负面评价,这几乎都成了行业里的“惯例”。
这些负面声音,有些是真实的用户反馈,但也有不少是竞争对手请人来故意抹黑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段时间理想MEGA上市的时候。
那款车因为外形设计比较特别,网上一下子就冒出来好多被恶意P过的图,把车P得很难看,甚至往不吉利的方向上引。
那种攻击可以说是铺天盖地,目的性非常强,就是要在新车刚上市的关键时期,打掉它的口碑和潜在订单。
不过,这种花钱办事的抹黑,通常都有个时间性。
等新车上市的热度过去了,金主爸爸不给钱了,那些所谓的“黑粉”也就自然散了。
你看现在,关于MEGA的那些P图是不是就少了很多?
这就是商业竞争里一种很直接,也很常见的手段。
但是,这次针对理想车主的风波,感觉上和之前那种单纯抹黑产品的情况又不太一样。
这事儿之所以能闹得这么大,并且持续这么久,背后的原因可能要复杂得多。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方面,是之前理想L8那次碰撞测试引发的争议。
当时理想汽车自己做了一个碰撞测试,用自家的L8去和一款卖得很好的日系合资SUV对撞,结果当然是理想L8表现得非常出色。
理想汽车也把这个结果拿来做了大量的宣传,强调自己的车身安全。
这个事情本身,从技术角度分析,业内人士大多还是比较理性的。
但从营销和品牌关系的角度看,这种直接“拉踩”一个热门品牌和它背后庞大用户群体的做法,确实是有点刺激人了。
这就好比你在单位里公开说,我业绩这么好,全靠同事小王衬托得好。
你这么一说,小王和他的朋友们心里能舒服吗?
所以,这件事给理想在消费者心里埋下了一个“喜欢怼人、有点高调”的印象,也得罪了不少其他品牌的用户。
虽然这事主要影响的是L8的舆论环境,但它为后来更大范围的负面情绪爆发,提供了一个心理基础。
第二个方面,也是这次风波的核心,就是关于“理想车主素质”的讨论。
要说这事儿刚开始的时候,很可能就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你想想,全国那么多车主,哪个品牌里没有几个开车不规矩、停车不讲究的人呢?
马路上乱停乱放的现象多了去了,为什么偏偏就有人拿着放大镜,一天到晚就盯着理想这个牌子拍?
这背后要是没有一点点刻意的引导,是很难形成气候的。
但是,事情发展到后来,就远远不是几个“水军”能控制的了。
我估计,最开始策划这件事的人可能自己都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
现在的情况是,已经有大量普通网友自发地加入进来,只要在路上看到有理想汽车违停、加塞或者有其他不文明行为,就会拍下来发到网上,而且流量还特别高。
这就形成了一个滚雪球的效应。
可能有人会问,其他品牌的车主也有不文明行为啊,为什么就没形成这么大的节奏呢?
这里面的原因,恐怕还是得从理想汽车自身和它的用户群体画像上找。
理想汽车从诞生之初,就给自己贴上了一个非常鲜明的标签——“家庭”。
它所有的宣传,都在围绕“奶爸车”、“移动的家”、“为家人打造”这些概念。
这就无形中给理想车主这个群体,塑造了一个“顾家、有责任心、高素质”的公众形象。
当一个品牌把自己放在了这样一个道德高地上,那么它的用户一旦出现与这个形象严重不符的行为,所带来的反差感就会特别强烈。
一个开着“奶爸车”的人,却把车堵在消防通道上;一个开着“移动的家”的人,却一个车占两个车位,极度自私。
这种行为和品牌宣传之间的巨大割裂,很容易就点燃了公众的负D面情绪。
大家会觉得,你这不就是虚伪吗?
相比之下,比如一些传统豪华品牌,它们的车主如果出现一些驾驶陋习,大家可能反而觉得“不奇怪”,因为品牌本身没有赋予车主那么强的道德光环。
可以说,是理想自己把自己捧得太高了,当一部分车主的真实行为撑不起这个高大形象时,就很容易摔下来。
再加上理想汽车现在的保有量已经突破了100万辆,基数大了,出现不文明行为的绝对数量自然也就多了,这就给那些想要“找茬”的网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所以,李想站出来说知道谁在黑他,这个表态本身没问题,也是在给自己的车主打气。
但光说狠话,作用是有限的。
既然已经掌握了证据,知道是哪个品牌和机构在背后操作,那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恐怕就不是在社交媒体上打口水仗,而是应该直接把证据交给警方或者相关部门,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商业竞争可以,但恶性竞争,造谣诽谤,那是法律不允许的。
如果只是反复强调“我们知道是谁”,却迟迟没有后续的法律行动,时间一长,大家就会觉得你是在转移矛盾。
而且,这种舆论风波拖得越久,对品牌的伤害就越大。
等到最后,哪怕你官司真的打赢了,但“理想车主”这个被污名化的标签可能已经深入人心,那时候再想扭转品牌形象,可就难上加难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