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的某个清晨,换电站的门在雾气中悄然拉开。工作人员拉着一台车驶入专用工位,“叮”的一声,举升、拆卸、电池滑轨、锁止,全流程机械动作密切衔接。很快,一块旧电池退出舞台,新电池“上岗”,时间刚好可以刷完半支短视频。外面的司机,脸上没什么表情,钥匙一拧便又上路,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700座。这就是宁德时代刚刚宣布的换电站阵容。蔚来风雨十载,好不容易熬出局部气候,一夜之间,多了个同桌考试的大哥。
有人暗地自问:“如果我是蔚来,会不会后悔押注换电?”也有人觉得,“换电、这事不就是手机可拆电池那套把戏吗?哪门子创新?”可现实里的换电,从来不是技术宅自娱自乐的廉价复刻。在轰轰烈烈的新能源江湖,这事儿涉及资金、团队、底层设施和长线博弈,光有热血、胆子、PPT和那点锂离子是不够的。
做换电,极难。首先你得心大,敢啃下“持续烧钱、无暇盈利、没人看懂”这一连串大硬骨头。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愣是把投资巨大、周期漫长、极度烧钱这三座大山当成了情书,送给自己的供应链部。300多亿打水漂一样堆换电站,别家车企恐怕头皮发麻。即使蔚来自诩“换电一哥”,十年下来,才3500座,连接550城,勉强撑起1万辆的周销量。这个行业的笑点有点冷:别人10年赚快钱,蔚来10年造空气,全靠日拱一卒。
很多人问:既然如此费劲,像蔚来搞快速换电、像加油一样便捷,那不应该成行业标准吗?问题来了,可建换电站真不是“加油站+充电桩+攒一堆电池”这么简单。除了建站,还得托底一整套充电网络,比如蔚来的2.7万根充电桩,混合出“可充可换”的补能黑科技。长途里程焦虑,是国内电车的心病。普通家庭车主周末游还能忍一忍,但电动司机真遇到万一,没耐心抱枕边的电量条发呆。能不能三分钟补能,能不能像加油一样离开?换电有了存在价值。
但现实是骨感的,一辆电动汽车、一个充电桩,不等于复杂的能源生态。大规模换电不赚钱,投资回报低,车企普遍嫌弃脏活累活。大概率只有两个主角敢上场——不差钱的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和赌狗型互联网新势力(蔚来)。
为什么现在宁德也扑进了换电局?先兜起电池成本:几年前,一块动力电池能占整车成本一半;而这两年电池坠价成自由落体运动,换电资产包单价骤降。换电的本质是规模经济,如果能做到不比自己家门口插座充电贵,那用户何乐而不为呢?过去,只有车企在苦苦修围栏,今天,电池企业下场修马路,格局大了。
再往深里捅,是电池的技术更迭。不断进化的快充、容量、安全标准,三年前的电池拖着锂电病,今天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已到了另一个维度。如果靠传统买断模式,用户一入门套牢好几年老电池,体验必然落伍。而换电,是“技术进步变会员服务”的典型代表。别管将来何种奇侠电池横空出世——固态、钠离子还是空气动力——只要接口统一,一辆2019年的老车也能续命。“千年老车、常用新电池”,也算对移动互联网的最大致敬。而手机换电,则永远停留在“我能拆,我能充”那个幼儿阶段。
说到“会不会换到二手、淘汰、残损电池”?其实专门的检测筛查机制规避了这一点。大数据+云检测,统统一视同仁,比车主自己用螺丝刀扒拉后盖省心多了。换电站对车主来说不只是补能,更像一个品质保障中心。
再有,换电站的隐秘身份,是城市超级蓄电池。春节高速排长队、充电桩“排八小时充五分钟”是舆论高频槽点。很多人怪罪基础设施的缺位,实则是系统性“错峰储能”能力的鸡肋。换电站通过夜间低价电储能,高峰期一口气“喂饱”几十台车,大大平滑了城市用电负荷。某种意义上,换电站脱离了传统交通补能的桎梏,变身隐形的分布式发电站。以后再遇极端天气,家里断电,没准换电站还能给小区送电。这事想想,也是未来魔幻现实主义段子里的“盲盒”。
宁德的老板说,补能市场未来是换电、家充和公共充电桩三分天下。为啥这么自信?网约车、物流外卖早就用小型换电池模式跑起来了。小哥没工夫在树荫下晒着充电桩一小时,那点时间干脆换瓶电池再上路。网约车当前被换电高成本“隔离”在外,成本拐点一到,换电就会顺流而下,到达每个城市医院的紧急用车、社区送菜的最后一公里。
更有意思的是,一旦车型够多、流量够大,换电站本质就成了新的“万达广场”——收租。租给车主、租给厂家、租给平台,时时进账,这收益比造一千辆新车要踏实心安得多。共享充电宝当年被无数大V唱衰,结果王思聪成了绕不过去的段子,而各大资本瞪着眼睛躺着数钱。换电未来是不是“大妈投资新宠”?太早定论,但目前的现金流模型,有那么点意思。
最后,宁德时代和蔚来做的这叫“电力零售+未来出行平台”,和传统车企赚一枪买卖的钱不在一个维度里。一旦固态电池落地,混动车混不动,纯电大潮席卷而来,那些还对换电模式嗤之以鼻的老兄们,可能正悄摸着在自家车库里订换电工位了。
换电究竟是不是“押对宝”?我不敢下肯定句,就像福尔摩斯说“没有绝对安全的凶器”。但有一点算明白了:换电的难,不在电池,在系统;押宝的价值,不在谁先笑,而在谁最后能笑。至于终极答案,数年之后,也许还得看谁先把英雄池养成“满级”——技术、资金、场景、运维全拉满。到时候,中国新能源战局里,那700座换电站到底是高楼大厦的地基,还是孤独的荒野灯塔?这问题,留给你,下次开车充电时,也许会有自己的答案。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