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打响 “第一枪”从21万狂跌至8.48万!沦为合资 “价格屠夫”

本田最近的价格策略在车市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一款ZR-V致在从二十万左右直接降到了八万多,这种做法在合资品牌里很少见,经销商们私下都在说,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不得不做的决定,而不是普通的促销活动。

本田打响 “第一枪”从21万狂跌至8.48万!沦为合资 “价格屠夫”-有驾
素材来源于网络

销量数字很能说明问题,在巅峰时期年产销百万辆的风光已经成为了过去,近三年的下滑曲线几乎可以说是垂直的,当比亚迪月销量突破三十万的时候,本田上半年在国内的成绩单就显得特别刺眼,这或许正是他们采取激进调价策略的直接原因。

传统优势在新能源浪潮中慢慢失去光彩,VTEC发动机的声音曾经让很多车迷感到激动,但现在试驾时问电池能跑多远的年轻人更多了,混动技术虽然已经很成熟,但还是挡不住大家对纯电车型的喜爱,这种转型慢带来的难受已经开始显现。

本田打响 “第一枪”从21万狂跌至8.48万!沦为合资 “价格屠夫”-有驾
素材来源于网络

八字头的价格确实戳中了市场的软肋,对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合资品牌的车标加上百公里三升油耗的经济性,形成了一种特别的吸引力,但问题也存在,终端价格腰斩容易让人质疑品牌的价值,这种短期刺激带来的长远影响还需要时间来观察。

本田打响 “第一枪”从21万狂跌至8.48万!沦为合资 “价格屠夫”-有驾
素材来源于网络

与本土企业的技术合作显得很实在,宁德时代供应电池,Momenta参与智能驾驶合作,这些快速发展的成果可能会弥补本田在电动化方面的不足,新建的武汉电动车工厂停掉了燃油车生产线,这种果断的做法虽然来得晚了一些,但也表明了转型的决心。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现在的机会和风险是同时存在的,保值率依然有它的长处,但如果更在意智能座舱和续航里程的话,目前的车型可能会显得有些跟不上潮流,维修网络的覆盖范围算是一个亮点,至少在售后方面比很多新品牌更有保障。

本田打响 “第一枪”从21万狂跌至8.48万!沦为合资 “价格屠夫”-有驾

这场价格战既是求生尝试,也是战略腾挪,当本田放下身段争夺市场份额时,市场是否买账,或许只有等到明年新能源产品矩阵落地,才能看清这场变革的真正底牌,此刻下单的车主们,既是见证历史的参与者,也是押注未来的选择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