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机到智能机,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汽车最终还是走了手机的老路吗#

最近有个话题很有意思,说汽车正重走手机的老路。这话乍一听挺新鲜,仔细琢磨还真有点道理。

就拿市场份额的变化来说,曾几何时,国外手机品牌在中国那是占据主导地位,像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满大街都是它们的身影。但随着国产手机品牌崛起,凭借着技术创新、高性价比和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迅速抢占市场。到如今,国内手机市场前五基本被国产厂商包揽 ,国外品牌除了苹果,很难再掀起大的波澜。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有驾

汽车市场也在发生类似的转变。以前,合资品牌和进口车在国内汽车市场呼风唤雨,消费者买车往往优先考虑这些品牌。可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这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等自主品牌纷纷发力,在技术研发、车型设计、智能配置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 ,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再看技术创新这一块,手机行业发展初期,功能相对单一,主要就是打电话、发短信。后来随着技术进步,进入智能手机时代,触摸屏、高性能处理器、高清摄像头等技术应用,让手机功能变得丰富多样,拍照、玩游戏、移动支付、办公等都能轻松实现,而且软件还能不断更新,带来新功能和体验。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有驾

汽车行业也在经历相似变革。传统燃油车时代,汽车主要就是个交通工具,核心在于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技术。但现在新能源汽车兴起,智能化成为新的竞争点。

自动驾驶技术从最初简单的辅助驾驶,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车型配备L2级以上辅助驾驶功能,部分高端车型甚至在特定场景下能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的出现,让汽车内部变成一个智能空间,大屏幕触摸操作、语音交互控制、车联网实现远程控制和信息共享等,汽车不再只是简单的出行工具,更像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有驾

从产品迭代速度来看,手机行业更新换代特别快,基本每年各大品牌都会推出新机型,配置不断升级,价格也根据不同定位层次分明。汽车行业过去新车研发周期较长,一般要四五年甚至更久。但现在,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技术发展,车企也在加快产品更新速度,很多新能源车企两三年就会推出改款或全新车型,配置升级、续航提升、智能化程度提高,和手机行业的产品迭代节奏越来越像。

还有价格竞争这方面,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各品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常常打价格战,推出性价比高的产品。中低端市场更是竞争白热化,各种千元机、性价比机型层出不穷;高端市场虽然价格相对稳定,但新机型发布时,为了吸引消费者,也会给出一些优惠或增值服务。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有驾

汽车市场同样如此,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价格战打得火热。一些新势力车企为了快速打开市场,推出价格亲民的车型;传统车企在转型新能源过程中,也不得不通过降价、优惠等手段来提升产品竞争力,像比亚迪部分车型凭借成本控制优势,以相对较低价格获得高销量。

不过,汽车和手机也有不同之处。手机体积小、价格相对低,消费者更换成本不高,所以更新换代快,某种程度上有点像快消品。但汽车价格高,是家庭的大额消费,而且使用周期长,一般家庭一辆车可能会用5 - 10年甚至更久,消费者买车时会更谨慎,考虑因素也更多,比如安全性、可靠性、保值率等。另外,汽车生产制造比手机复杂得多,涉及到众多零部件、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和严格的生产标准,不是随便一家企业就能轻易进入这个行业。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有驾

虽然汽车和手机在产品属性、使用周期和生产制造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从市场格局变化、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和价格竞争等角度来看,汽车行业确实有不少和手机行业发展相似的地方。或许在未来,汽车会像手机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且不断快速进化的智能产品,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