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SU7 MAX因刹车问题在赛道上出现的意外情况,引发了广泛关注。有声音质疑小米SU7的刹车片尺寸不足。为了探寻真相,我们特意对比了小米SU7 MAX与特斯拉Model Y两款车,它们都配备了布雷博Brembo刹车系统,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剖析。
事件的起点:刹车卡钳与刹车片的争议。
网络上,有知名人士拆解了小米SU7的刹车系统,指出刹车片尺寸似乎偏小。从其公布的图片来看,SU7的前刹车使用了布雷博卡钳,而刹车片则是噶尔法ITT品牌,视觉上刹车片与卡钳相比显得较为小巧。
对此,小米公司澄清指出,首图展示的是布雷博前刹车卡钳,而次图实际为后刹车片。这种对比方式可能会误导不了解情况的网友。
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我们通过拆解来一探究竟。
在未拆解状态下,从外部观察,小米SU7的前刹车片与刹车盘的接触面看似非常有限,两侧明显悬空,未与刹车盘全面接触。
相比之下,同样装备布雷博刹车的特斯拉Model Y,其刹车片与刹车盘在外观上呈现出更为紧密的贴合,接触面积似乎也要大于小米SU7 MAX。
然而,拆解后我们发现,小米SU7的刹车片实际上是一个扇形设计,其接触面并非表面所见那般狭小。
小米SU7 MAX版的刹车片两侧设计成斜角,这样的设计旨在优化刹车片的散热效能,通过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热量能够以扇形方式向后扩散,利用气流进行有效散热。
这两款车均采用了对置四活塞设计,而且小米SU7 MAX版的前刹车片并非噶尔法ITT,而是与特斯拉Model Y一样,都是布雷博品牌。
两车的刹车片均采用了NAO材料,只是在摩擦面的形状上有所不同。特斯拉Model Y的摩擦面接触面积大约为85平方厘米,而小米SU7虽然背板尺寸较大,但其实际的有效摩擦面积约为58平方厘米。需要注意的是,接触面积小并不直接等同于刹车力不足,但确实可能意味着相对更快的磨损速度。
综上所述,小米SU7 MAX归根结底还是一款民用车型,它并非为专业赛道而生,更适合在日常道路上进行普通驾驶。如果你打算驾驶这款车在赛道上飙车,那么必须进行充分的改装准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