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院接诊一例“鹦鹉热”患者 专家提醒:接触禽类后要及时洗手

23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获悉,该院感染病科于近日收治了一位“鹦鹉热”患者。该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医师彭景提醒,如果在接触禽类后,出现高烧不退、肺部感染等情况,请立刻前往医院寻求专业诊治,以防患上“鹦鹉热”。
西南医院接诊一例“鹦鹉热”患者 专家提醒:接触禽类后要及时洗手-有驾
鹦鹉热(psittacosis),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致的人兽共患感染病,传染源包括鹦鹉科鸟类、禽类。人类感染鹦鹉热大多为偶然吸入鸟类排泄物或接触携带病原体鸟类所致。鹦鹉热大多为隐匿性感染,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道传播极为罕见。
彭景介绍,该患者是一名中年男性,在今年2月因为受凉后,出现高热症状,曾前往多家医院就诊,治疗后仍反复高热,在此情况下,该患者来到西南医院感染病科就诊。
收治该患者后,经管医生郭艳在询问患者患病经过中,郭艳医生捕捉到一个关键细节,患者的小区里有不少的鸟类。
郭艳医生对患者进行了纤支镜肺泡灌洗术,以及肺泡灌洗液送检。结果显示,患者的体内有鹦鹉热衣原体。结合流行病学史,患者最终确诊为“鹦鹉热”。
确诊后,在科学的治疗下,该患者的体温很快降至正常,复查胸部CT肺部炎症吸收,病情明显好转,已于近日出院。
“作为一种传染病,鹦鹉热主要存在于沿海地区,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14日,常见症状为畏寒、发热、干咳、头痛及明显肌肉酸痛,与流感等疾病类似,容易被误诊。”彭景介绍,该病虽然很少出现人传人的情况,但出现症状后,如果不及时医治,很可能会转成重症,导致严重肺部感染或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对此,彭景提醒广大市民,如果所处环境可能会接触鸟类,需注意预防“鹦鹉热”,特别是接触禽鸟后,必须要及时洗手。从事禽类运输、售卖、宰杀等工作的人群,应正确佩戴口罩,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
还需要注意的是,如需接触病死禽鸟需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手套。更重要的是,如果在接触禽鸟后,出现高热、咳嗽、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至医院就诊,并告知禽鸟类接触史,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编辑:夏洪玲
责编:石亨
审核:张松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