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中欧电动汽车谈判。近,双方的技术条款已经谈妥,只差欧盟拍板了。这场谈判牵动着欧洲消费者和中国车企的心,究竟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欧盟想通过“价格承诺”限制中国电动车,既要设定低出口价,又要限制数量。但这操作起来可不容易,定价多少算公平?卖多少辆才不算威胁欧洲车企?这些都需要双方协商。更关键的是,欧盟还突然提出“技术路径”方案,这可是比关税更狠的软门槛,比如要求电池溯源、自动驾驶系统本地化,这些都会增加中国车企的成本。
中方自然不会轻易妥协,他们表示要查法律红线,看WTO规则,坚决反对技术壁垒。现在,球完全在欧盟那边,27个成员国各有算盘,法国车企要保护,北欧国家想多卖充电桩,匈牙利波兰盼着中国建厂。布鲁塞尔硬推方案可能自己先分裂。
这场谈判已经不仅仅关乎几辆车,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占率去年就冲到8%,今年还在涨。欧盟既怕丢了市场,又怕失了技术话语权。但拖着不下决定蠢,中国车企东南亚工厂都建第三轮了,绕道出口照样进欧洲。真要较劲,后埋单的只能是欧洲老百姓,每辆电车得多掏5000欧补贴本土品牌。
说到底,这都是生意。德国车企三成利润靠中国市场,法国酒商还等着白兰地反倾销案松绑。欧盟政客要是为选票硬搞贸易战,先掀桌子的怕是自家企业。谈判桌上谈不拢的,市场早晚会教做人。欧洲现在电车渗透率还不到20%,中国车企卷充电速度卷智能驾驶的时候,某些欧洲品牌还在研究怎么给车机连CarPlay。这差距真不是加关税能追上的。
欧盟委员会要求中国电动车,对每一个品牌!每一种车型!甚至出口到不同地区,都要分别制定一个低限价?这种玩法,全球贸易里都没怎么见过。谈判进入所谓的生死局,时间点卡在2025年7月。欧盟用这些技术细节,在消耗磋商的诚意。大众和宝马,这些德国车企私底下都在抱怨……这会直接把欧洲终端售价推高三成。
中国技术团队在布鲁塞尔硬扛了25天,八轮谈判下来,提交的方案其实留了活口。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手里的电池专利墙,才是藏着的牌。欧盟那个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的政策,倒计时可一直在响……没了中国的电池供应链,欧洲的工厂怎么办?停工吗?
法国那边好像悄悄松口了。有消息说马克龙上周在协调德国和意大利,想给欧委会施加点压力!雷诺的平价电动车项目,就指望着中国的电池进口。德国经济部长说话就直接多了:加征关税的钱,后还是欧洲消费者来付。
谈判桌外面的事,其实看得更清楚。大众安徽工厂的产能在翻倍,宝马沈阳基地拿到了百亿级别的增资。这些欧洲车企用真金白银投票,比欧委会的表态说明问题。
一个好玩的事情是,欧盟自己补贴本土车企,一辆车给9000欧元,回过头来却指控中国每辆车拿4000元人民币的补贴是倾销。
现在压力全在欧盟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那。月底前这事定不下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准备的反制清单随时可能生效。清单上有什么?从汽车零部件到光伏板,关税对等报复……欧洲的绿色转型会不会直接踩一脚刹车?
着急的应该是欧洲想买电动车的人。中端车型等半年提车已经不算什么事了,真要是加了关税,一辆ID.4涨价五万人民币,可能只是个开始……
谈判僵局的本质,就是贸易保护主义在做后的挣扎。德国车企的生产线依赖着中国的电池,法国的充电桩等着中国的设备,欧盟的官僚们却还在抱着冷战思维,卡着具体车型的定价,这场景……荒诞得就像燃油车时代后的尾气。
中欧电动汽车谈判,只欠临门一脚,接下来,就看欧盟到底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