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结构调整完成,2025年一季度业绩亮眼

上汽集团最近甩出一份炸裂成绩单: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冲到30亿元,自主品牌销量猛涨28%,新能源车三个月卖出27万辆。

全球首款量产固态电池车智己L6订单破5万,直接把比亚迪拉下销冠宝座。 这家老牌国企怎么突然变身“技术狂魔”?

它靠什么在欧洲让奥迪掏钱买技术,甚至让五菱小车卖出2.3万欧元高价?

上汽集团结构调整完成,2025年一季度业绩亮眼-有驾

上汽一季度净利润冲到30.23亿元,比去年多赚了11.4%。 这钱不是靠卖老本挣的,扣掉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实际经营利润暴涨34.4%。

自主品牌卖了60.1万辆车,占集团总销量的63.6%,比去年多抢了28.4%的市场。 智己汽车三个月卖出5.8万辆,比去年翻了一倍多,荣威D7 DMH混动车直接把B级车油耗打到每百公里4.3升。

三月份上汽卖了38.57万辆车,超过比亚迪重夺销冠。 这个成绩背后是新能源车疯狂输出——3月单月卖出12.6万辆,比上个月暴涨40%。

智己L6带着全球首款量产固态电池杀进市场,续航标到1000公里,电池包厚度只有12厘米。 这车预售当天就拿下3.2万订单,直接把4S店销售顾问忙到手机没电。

上汽把荣威、名爵、飞凡三个品牌打包成“大乘用车板块”,研发成本直接砍掉20%。 现在造一辆车的线束缩短了30%,控制器数量减半,连车钥匙都改成了手机蓝牙控制。

跟宁德时代合建的电池实验室里,工程师正在测试能撑150万公里的超长寿命电池,说是要“让电动车比燃油车更耐造”。

上汽集团结构调整完成,2025年一季度业绩亮眼-有驾

德国柏林刚挂牌的上汽欧洲研发中心,奥迪工程师和上汽团队挤在一起搞A6 e-tron。

这款车用的全是上汽的三电技术,奥迪每卖一辆车都得给上汽交专利费。

五菱Air EV更离谱——这辆国内卖五六万的小电动车,进欧盟政府公务车采购清单后身价涨到2.3万欧元,比当地特斯拉Model 3还贵5000欧元。

在印尼雅加达的工厂,MG4 EV和五菱缤果正在组装,车上60%的零件都是当地造。

马来西亚街头跑的宝腾汽车,中控屏里装着上汽的斑马智行系统,每卖一辆车马来西亚人就得上交200美元技术费。

上汽还把手伸到了欧洲人的钱包——MG品牌在欧洲三个月卖出24万辆,混动车型占到四成,英国伦敦的MG4混动版比国内贵了8万人民币。

智己L6的车主正在体验“蟹行模式”——车子能像螃蟹一样横着开进车位,这是上汽自研的VMC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平台在耍酷。

银河全栈3.0系统让自动驾驶能自己判断修路路障,AI大模型甚至能听懂带方言的“打开车窗三分之一”。 工程师偷偷说,系统训练时喂了3000小时上海话录音。

上汽集团结构调整完成,2025年一季度业绩亮眼-有驾

上汽大众安亭工厂的燃油车生产线去年全拆了,170亿砸下去改造成新能源车间。 现在这里每分钟下线一辆ID.7,车机系统用的是上汽开发的智驾方案。

大众总部来的技术总监盯着测试数据直摇头:“中国人写的代码我们得花三个月才能看懂。 ”

五菱宏光憋了个大招——刚上市的星光S混动版,一箱油能跑1200公里。

4S店销售现在见人就嘚瑟:“加满油能从北京直接开到上海迪士尼,中途不用加油。 ”车主实测发现,这车在市区开百公里油耗只有3.8升,比日本混动还省0.5升。

上汽的工程师最近在玩跨界——和中兴通讯搞出个车载5G模块,开车时手机能直接调用车顶毫米波天线打游戏。

测试员在高速上飙到120码还能稳定玩《原神》,延迟不到20毫秒。 销售总监放话:“以后买车送五年流量包,王者荣耀上分比家里WiFi还快。 ”

上汽集团结构调整完成,2025年一季度业绩亮眼-有驾

马来西亚街头出现了一批特殊宝腾汽车——方向盘后藏着AI摄像头,能监测司机是不是在打瞌睡。

这是上汽输出的AI大模型技术,当地司机被提醒“疲劳驾驶”时,车机会用马来语唱洗脑神曲《Rasa Sayang》强制提神。

雅加达的网约车司机说:“现在听到这首歌就条件反射踩刹车。

上汽的车间里正在发生“零件大逃杀”——通过整零协同战略,把供应商零件种类砍掉40%。

现在生产线上找不到老式机械钥匙,连雨刷器都改成模块化设计,换零件像拼乐高一样简单。 质检员透露,一辆车的装配时间比三年前缩短了25分钟。

经销商仓库出现神奇现象——去年积压的燃油车被拖去做了“油改电”手术。 工人们给荣威i5装上电池包和电驱系统,三个月改出2.8万辆新能源车。

销售经理说:“这些车比全新电动车便宜3万,刚上架就被网约车公司包圆了。

上汽集团结构调整完成,2025年一季度业绩亮眼-有驾

上汽的德国技术团队最近在攻克“冰雪模式”——让电动车在零下30度也能正常充电。

他们在黑森林测试场堆了五吨人造雪,工程师裹着羽绒服记录数据:“我们要让欧洲人知道,中国电动车不是温室里的花朵。 ”测试车在雪地里连续漂移三小时,电池温度始终稳定在25度。

印尼工厂的流水线工人正在学习“中国速度”——原本需要两分钟的车门安装工序,被中国工程师优化成45秒。

当地班长看着秒表惊叹:“你们中国人是不是把时间切成碎片用? ”现在这条生产线每天能多造80辆车,直接发往菲律宾和越南。

上汽的造型设计部最近搞了个骚操作——把概念车上用的变色玻璃量产装车。

智己L6的车窗能在10秒内从透明变成磨砂,销售演示时总要加上句:“这个功能特别适合临时开会,或者...你懂的。

”第一批车主反馈,这个功能在夏天能省掉遮阳帘,车内温度直降8度。

质量检测车间摆着台特殊设备——能模拟二十年老司机的驾驶机器人。

这个铁家伙每天重复急刹、烂路颠簸、直角转弯等魔鬼动作,工程师说:“我们要让新车出厂时就经历过百万公里蹂躏。

”测试员最怕听到机器报警声:“上次有辆车撑到第38万次急刹才出故障,我们连夜改进了刹车片配方。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