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新国标:五分钟逃生变“不起火”?真相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最近电动车电池新国标的发布,在朋友圈掀起了轩然大波。

不少人欢呼雀跃,认为从此电动车将与火灾彻底告别。

电动车新国标:五分钟逃生变“不起火”?真相远比你想象的复杂!-有驾

如此盛况,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但若真如此,恐怕连牛顿都得从棺材里坐起来了!

然而,咱们用车社向来不追逐热点,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细细剖析这“史上最严”新国标的真章。

工信部公布的那张图,确实吸引了无数目光,宣称将热失控后的“五分钟逃生时间”升级为“不起火、不爆炸”。

这听起来让人安心不少,但仔细一想,这图仅仅是张示意图,连正式文件都还没出台呢!

电动车新国标:五分钟逃生变“不起火”?真相远比你想象的复杂!-有驾

这就好比,给你看了份精美的菜谱,却没告诉你食材和烹调方法,能让你放心食用吗?

因此,我们深入研究了之前的征求意见稿,才发现事情远比表面复杂得多。

新国标新增了三个关键测试:热扩散、碰撞和快充后的安全测试。

先说热扩散测试,这是重中之重。

电动车新国标:五分钟逃生变“不起火”?真相远比你想象的复杂!-有驾

2020年的旧标准也包含了这项测试,但要求之宽松,令人咋舌,只需在起火前五分钟发出警报即可。

五分钟能做什么?

万一乘客被撞晕或惊吓过度,这五分钟够逃生吗?

新国标则直接将标准提升到“不起火、不爆炸”,并要求控制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避免对乘客造成伤害。

触发热失控的方式也更加严谨,除了原有的针刺和外部加热,还增加了内部加热,直接在电池单元内部植入加热片模拟内部热失控。

电动车新国标:五分钟逃生变“不起火”?真相远比你想象的复杂!-有驾

这听起来似乎是新能源行业的一场革命?

且慢!

这“不起火”指的是单个电池单元的热失控!

现实中,电池包的受损情况绝非如此理想化,很可能发生大面积热失控。

电动车新国标:五分钟逃生变“不起火”?真相远比你想象的复杂!-有驾

这就好比,你只测试了一块砖的承重能力,就能断定整座建筑的抗震性能吗?

这如同《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看似个体之殇,实则映射着更深层的社会隐忧。

再看碰撞测试。

新国标采用直径三厘米的半球形钢柱,以150焦耳的能量,对电池包底部进行三次撞击。

电动车新国标:五分钟逃生变“不起火”?真相远比你想象的复杂!-有驾

出发点无可厚非,毕竟深蓝、极氪等车企的电池包底部受损案例,已经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但150焦耳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假设钢柱重十公斤,这能量相当于它以约20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击。

然而,一辆两吨重的汽车,以30公里/小时的速度撞上障碍物,瞬间产生的冲击力,远不止于此。

这种差距,如同蚍蜉撼树,力量悬殊。

电动车新国标:五分钟逃生变“不起火”?真相远比你想象的复杂!-有驾

最后是快充循环测试,相对简单一些:15分钟充至80%,再放电至20%,循环300次后进行短路测试。

目前许多车企的测试标准,循环次数都超过一千次,所以这个标准,相对容易达标。

总而言之,新国标提升的是电池安全的底线,而非彻底消除起火风险。

这正如治病救人,我们能做的,是增强体质,降低患病几率,而非保证绝对不会生病。

电动车新国标:五分钟逃生变“不起火”?真相远比你想象的复杂!-有驾

新国标的制定速度之快,也令人瞩目,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这如同诸葛亮七擒孟获,体现出一种以柔克刚的智慧,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而非一味地蛮干。

所以,切勿被一些夸大的宣传所迷惑。

新国标是进步,但它并非万能的。

这如同“完璧归赵”,虽然保全了宝物,但其中的风险与挑战,依然值得深思。

我们仍需不断努力,研发更安全的电池技术,才能真正保障电动车的安全,这才是长远之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