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6这回直接“硬刚”车市惯例,取消小订,第二天就能交付,李想在微博说得清清楚楚,这事儿怎么看?我先问问大家,你上次买车,提车等了多久?别说啥豪车,普通家用车,订了之后还得等个大定、预售、抢首批,花里胡哨,等来等去心也凉了半截。李想这回玩了个大的,把这些环节全省了,车一发布,第二天你就能“拿钥匙上路”。这改惯例算不算是砸了同行的饭碗,还是说真的特立独行就有好结果?
先别说车本身,光这销售节奏就够让人琢磨。现在买新车,许多车企都喜欢先搞个预热,预售、小订、大定,弄得跟买黄牛票一样,要抢头一波。本质上这就是营销套路,车还没影呢,先刷存在感,让你等啊等,等到一激动就下订单。理想这次干脆不玩这些了,“喜欢就买,买了就给。”这到底是对用户负责,还是对市场有底气?外行也玩得起?同行会不会跟风?
说实话,理想这个做法其实挺敢的,胆子不小,门槛也高——你必须有存货、有信心、有供应链能力。不是谁都能这么搞,很多车企新车要铺货,零零散散的备个底,怕万一交付不上让人失望。理想直接跳过“期待期”,你说好不好?消费者是爽了,等什么定金反悔,直接下单就提车,瞬间满足。可是,车企的压力也大了,备货太多砸手里,没人买怎么办?车企能不能顶住这种自信,还是说,“敢为天下先”只是营销表皮,核心还是自己有足够的硬实力?
说到消费者,咱换位思考一下,大家买车图个什么?无非是省心、便捷、有保障。销售那一套花样,反而让人觉得是套路多,信不过。如果我就等十一去自驾,想要提新车,往年最多提前一个月订车等排队,现在直接明说“第二天交付”,谁不动心?但这里也有个前提,要真提得到,不是钓鱼,不能空头支票。理想这样承诺,算是真的想让消费者体验升级了。
再说理想i6本身,不光是交付早,据李想说,这次配置也下了血本。你比如原厂拖钩,这东西在车友圈属于“刚需玄学”。现在年轻人露营风、房车风、骑行风一片火热,谁家新车没个拖钩就感觉不时髦。以前想拖挂房车要后装,理想干脆一步到位,“原厂拖钩”成了标配,方便实用。这细节值得点赞,是真把用户兴趣点考虑进去了,做本土化改进不是停留在纸上,而是落到实际。
不仅如此,从李想发的车友图片来看,拖摩托、拖自行车、车顶行李架固定浆板、包,你需要的“车生活场景”全都试过。有时候决定买不买一辆车,可能并不是驾驶操控,而是“能不能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理想i6这次明显主打的是“一切都为你量身定制”,年轻人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场景。
按照现有信息,理想i6的定位是“新形态五座SUV”,鲨鱼造型、一体式流线,还有双色车身。外观也挺有辨识度。光尺寸就比同级大,新车长4.95米,轴距3米,纵向空间3.3米。空间大这事儿咱们就认了,理想的车一直都宽敞,家用、出游都不憋屈。动力方面,还拿出了“新一代5C磷酸铁锂电池”,续航、安全、充电速度应该都不错,还给了“双电机四驱”和单电机后驱两种选择,让你看自己喜欢哪一挂。
聊到这儿,我又想问——汽车行业的“惯例”,是不是都被营销绑架住了?理想取消小订,直接交付,其实就是把最繁琐的环节丢开,用户体验一下就提升了。反过来想,有多少商家敢这样?要生产线能顶住,供应链要够强,还要有预测能力。理想敢这么做,是说明他们掌控能力强,对消费热度也有信心。为什么大家都不敢?还是心里没底,怕一腔热血最后砸到了自己。
从企业视角讲,提前制造、备好库存,等发布完立刻铺货交付,是考验公司整体配合的。风险也在这儿,万一产品没选对,冷场了可亏大。理想敢这样做,估计前期市场调研和预判做得很细,甚至有对自己用户的数据盘算。否则谁敢一次性压那么多新车?同行别说了,李想这回是带头当“试验品”,成了就大家都学,砸了就唯有自己反思。
再追着问,很久以前买车是“现车”为主,有时候都货比三家、砍个价提走,后来营销公司一统天下,去4S店先交定金,傻等半个月才给排队。到底是消费者主动,还是被市场反客为主?理想这波敢逆势而上,是挑战游戏规则,还是重新定义了“消费者体验”?值得大家琢磨。
但大家得注意,理想这模式能不能长期跑下去,不是光看定金,关键是交付速度和后续服务。新车上市一刀快,但要是出现质量问题、用户投诉,能不能顶得住?一波流容易,但时间一长,车企能不能把耐心和精细也配上?不能只图眼前风光,用户体验才是王道。现在理想i6能做到“第二天交车”,给了购车者安全感,让人有选择的掌控感,如果后续品质、服务也跟得上,那确实是好事。
那从用户角度说,这种“快交付”车买回家,是不是就比其他厂家的慢节奏更安心?不一定。理想这步很新,但行业惯例不是说全错。有的小订确实让你多了反悔机会,也能做市场预热。快交付能让心动转化成行动,但也少了思考空间。消费者能不能理性,车企能不能真不玩套路,把力度留到售后,也还是疑问。
现在理想瞄准的是新世代用户需求,生活多场景、露营、拖挂、家庭自驾、运动装载……这些细节都铺得明明白白。以往厂商更多是技术宣传、动力讲配置,理想这回一脚踩进消费者生活,把“买得了,也用得好”合并到一起透出来。这思路挺现代,但长远看还是要有自己持续的创新力,不能停留在表面。
我们不妨再想一步,理想这模式会不会改写整个车市节奏?新车上市、推新速度效率越来越快,用户决策时间缩短。好处是满足消费冲动,不好的地方是容易“赶鸭子上架”,买了才发现哪里不适合。车企能不能过几次这种节奏,还要看用户买单的决心,以及对品牌的信任。要是理想这次成功了,估计后面不少品牌会模仿,但风口之后看谁能稳住阵脚,谁能守得住消费者的心,就成关键了。
最后,这一波理想i6的新玩法,给行业开了一个新窗口,也给消费者一个新参照。我们得思考,买车到底是看价格、配置、交付速度,还是更多是关心能不能匹配你的生活方式。理想这次试水,敢于突破“套路”,也让整个市场跟着更有活力。但对消费者来说,理性思考始终重要,不要只被快节奏带偏了,还是要细细比较,确保选择的车真的是最合适你的。
说到底,理想取消小订、立刻交付,核心就是对自己的“产品力”和供应链有绝对信心,也是“为消费者着想”的一种姿态。车市从以前的“慢热”到现在的“速决”,理想这回的门槛被提得很高,下一步看能不能变成行业标准。同行跟不跟得上,用户买不买账,都还得看后续结果。能否用产品、服务、创新持续说话,这才是最关键的事。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