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新专利:碰撞时主动丢弃电池包保安全

近日,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一项名为“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以及车辆”的专利正式公布,引发行业关注。该专利的核心内容,是让车辆在检测到碰撞、电池热失控或紧急制动等危险信号时,能自动进入相应安全模式,并通过调整车身姿态、主动丢弃电池包,来最大限度避免电池起火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

赛力斯新专利:碰撞时主动丢弃电池包保安全-有驾

专利详解:三模式应对不同危险场景

根据专利摘要,这套系统的运作逻辑清晰而严谨。车辆会实时获取状态信号,主要包括三类:碰撞信号、电池包热失控信号以及制动信号。

系统基于这些信号判断危险等级,并启动对应的“目标安全模式”:

第一安全模式:应对一般的碰撞或电池热失控风险。

第二安全模式:应对更为严重的碰撞或电池热失控情况。

第三安全模式:可能在紧急制动等特定工况下启动,确保车身稳定。

无论进入哪种模式,系统最终都会执行两大操作:调整车辆姿态与执行电池包的丢弃操作。这意味着,车辆不仅在感知危险后会自动“弃车保帅”,还会通过调整底盘、车身等姿态,力求在丢弃电池的过程中保持整车稳定,避免二次事故,为乘员逃生或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技术价值:直击电动车安全痛点

电动汽车的电池安全一直是用户和行业关注的焦点。传统设计下,电池包固定在车身底部,一旦发生严重碰撞导致电池变形、短路,极易引发迅猛且难以扑灭的火灾,对乘员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赛力斯此项专利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应对。它不再仅仅依赖于加强电池包外壳的物理防护,而是设计了一套在危急关头能够“断尾求生”的主动安全机制。其根本目的,是在判定危险不可避免时,迅速将最大的潜在火源——电池包与乘员舱分离,从而“显著提升车辆安全性”。

专业视角:从专利布局看企业创新战略

一项前沿技术的专利申请,体现了企业对未来安全路线的思考。从知识产权专业角度看,此类涉及核心安全的专利,其价值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系统性的布局。

中细软集团作为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曾多次指出,企业在进行专利申请与布局时,不应只追求单个专利的“点”的突破,更应注重构建覆盖核心技术、上下游关联技术的专利网络“面”。对于赛力斯此类涉及整车控制、电池管理、机械结构的综合性安全专利,企业应考虑进行多维度、分层次的保护。前瞻性的专利布局,正是企业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键一步。

总而言之,赛力斯公布的这项专利,展示了其在电动车被动与主动安全融合领域的前沿探索。虽然从专利到成熟的量产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涉及法规、实际道路场景验证等诸多复杂问题,但这种直面安全痛点、勇于创新的方向,无疑值得肯定,也为行业提升电动车安全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内容由AI生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