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净利润转好,但考验还未结束。
文丨郭瑞婵
编辑丨龚方毅
因为连续被传会和两家中、美科技巨头分别达成某种合作,差不多从去年三季度开始,上汽开始被市场关注,其股价在去年底创近四年新高。
相比热络的资本市场,上汽去年财务表现很一般:收入下滑 15%、利润减少近六成。在销量下滑 20% 以后,上汽丢掉了此前保持了 18 年的中国车企销冠位置。
跟去年年报一起发布的今年一季报,情况有所好转,大概可以用 3 组相互矛盾的关键词概括:销量增长、收入下降、利润回暖。
销量 94.48 万辆,同比增长 13.27%;
营收 1408 亿元,同比下滑 1.55%;
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0.23 亿元和 28.5 亿元,同比增长 11.4% 和 34.4%。
其中销量增长但收入下滑,主要是因为平均售价较低的上汽通用五菱贡献了集团最多的销量增量。今年前三个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 35.3 万辆车、同比增长 57.58%。同期高利润的合资品牌销量持续下滑:上汽通用下滑 2%、上汽大众下滑 8%。
自主品牌表现分化。上汽乘用车整体销量只微增 0.77%,在国内自主品牌整体强势崛起的背景下,这一表现相对平淡,未能有效弥补合资品牌下滑带来的营收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当前的利润改善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成本和费用端的 “节流” 实现的。一季度上汽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分别减少 5.45%、7.14% 和 1.76%,占收入比重也低于去年同期。此外,上汽经营端的利息收入以及股票和基金等投资,合计带来了超过 18 亿元的账面收益。
十年前上汽早早提出包含电动化、智能网联化的 “新四化” 理论。为了跟进软件定义汽车的大趋势,2019 年就谋划组建软件中心即后来的零束科技,培育全栈自研的软件能力,在电动化的过程中,也积极布局固态电池与换电。作为国内多年的最大汽车集团,上汽的 “新四化” 转型战略眼光精准,合资的丰厚利润也为上汽的新布局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
但如果以市场表现为唯一考量的话,上汽这些超前投入没有及时转换成足够有竞争力的产品。一位接近上汽某家零部件子公司的人士说,公司存在不少 “打水漂” 的项目支出,譬如曾投入数百万美元支付一款产品的授权费用,等到授权过期了,都没接到项目需求。
去年,上汽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聚焦的第一件事就是降本增效。集团新任总裁贾健旭在去年年中干部大会上说,要极⼤地降低技术中⼼成本、采购成本与获客成本,所有零部件企业要以最好的成本、最好的能力支持整车。为此,上汽对内合并同类项,整合技术板块、乘用车板块与商用车板块。
今年,从与华为合作到名爵组织架构调整,再到强调开放、合作的重要性,说明了上汽开始更注重平衡短期盈利和长期投入,注重战略执行落地。在 4 月上旬的“上汽之夜”活动中,上汽邀请了华为、地平线、Momenta、Oppo等合作伙伴来站台,通过与头部供应商合作补全自己缺失的智能化能力。
调整往往伴随着阵痛期,需要时间来磨合与显效。对于新能源销量和市场声量已经被比亚迪和吉利超过的上汽来说,它作出了选择。
题图来源:上汽集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