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借调研培训等名义公款旅游”问题的查摆问题清单

以下是关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借调研培训等名义公款旅游”问题的查摆问题清单:

学习教育:“借调研培训等名义公款旅游”问题的查摆问题清单-有驾

一、问题表现形式

1. “借壳游”:以学习培训、考察调研、党建活动、工会活动、职工疗养、招商参展等为借口,实则游山玩水,偷梁换柱搞变相公款旅游。例如,四川省雅安市某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李某等,在新疆参加培训班期间,接受培训机构安排的旅游活动,实际培训全程没有授课,返回单位后却报销培训费、交通费。

2. “顺带游”:借公务之机改变行程旅游,并用公款报销费用。比如,2020年9月,江苏省淮安市金湖交通投资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在重庆参加培训,提前5天出发,绕道湖南张家界和湖北恩施大峡谷风景区游玩,事后用虚增住宿费、违规报销交通补助等方式套取公款冲抵旅游费用。

3. “搭车游”:带上亲属、邀上朋友共同游玩,想方设法用公款报销。如山东省乐陵市市中街道某村原党支部书记李某某组织街道办事处原棚改办主任赵某某及村干部、村民代表10余人,假借到外地学习考察的名义,到山西等旅游景点游玩,产生的旅游费用计入学习考察费用,并从该村拆迁安置账户支取。

4. “公权游”: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安排的参观游览活动,管理服务对象如果是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可能涉及用公款支付相关费用。

5. “出国游”:虽然没有实质性公务,但以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参加会议等名义,变相用公款出国(境)旅游。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 思想认识不到位:

• 部分党员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不被发现,就可以利用公务之机顺便旅游。

• 缺乏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认为公款旅游是小问题,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2. 监督机制不完善:

• 在一些单位和部门,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对党员干部的公务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导致违规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

• 监督渠道不够畅通,群众监督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一些违规行为难以得到及时举报和查处。

3. 制度执行不严格:

• 虽然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禁止公款旅游的制度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 对于一些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对制度规定不够重视,敢于冒险违规。

4. 社会风气的影响:

• 在一些地方,不良的社会风气仍然存在,人情往来中旅游活动较为普遍,这种风气也对党员干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部分党员干部受到社会上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影响,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三、整改措施

1. 加强思想教育:

• 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相关规定和纪律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 开展警示教育,通过通报典型案例,让党员干部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自觉抵制违规行为。

2. 完善监督机制:

• 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健全监督制度,明确监督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

• 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鼓励群众举报违规行为,对举报属实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3. 严格制度执行:

•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按照党纪国法进行处理,对违规行为零容忍。

• 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制度规定落到实处。

4. 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 加强对社会风气的引导,倡导文明、廉洁的社会风尚,减少人情往来中的攀比和浪费现象。

• 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情观,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四、自查自纠重点

1. 个人自查:

• 全面梳理:党员干部要对自身是否存在借调研培训等名义公款旅游的行为进行全面梳理,重点排查在参加各类培训、考察、调研等活动期间,是否擅自改变行程、延长停留时间进行旅游,以及是否违规报销相关费用。

• 如实报告: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如实向组织报告,主动说明情况,积极配合组织调查。对于主动交代问题的,可以依规依纪从轻或减轻处理。

• 反思整改:深刻反思违规行为的根源,从思想认识、制度执行、行为规范等方面查找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确保不再犯类似错误。

2. 单位自查:

• 排查制度漏洞:各单位要对现有的公务活动管理、财务报销等制度进行全面排查,查找是否存在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 开展内部审计:通过内部审计等方式,对单位的财务收支、公务接待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违规使用公款

五、监督检查重点

1. 重点时段监督:

• 节假日及旅游旺季: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党员干部是否存在借调研、培训等名义公款旅游的行为。通过明察暗访、专项检查等方式,对旅游景区、酒店等重点场所进行检查,防止违规行为发生。

• 关键节点:在干部调整、项目审批、工程招投标等关键节点,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防止利益输送和权力寻租。对涉及大额资金使用、重要项目审批的部门和岗位,进行重点监控,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 重点人群监督:

• 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重点检查领导干部是否存在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安排或参与公款旅游的行为。

• 重点岗位人员:对财务、人事、采购等重点岗位人员,要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通过定期轮岗、内部审计等方式,防止权力滥用和利益输送。

3. 重点场所监督:

• 旅游景区、酒店:加强对旅游景区、酒店等场所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公款消费、违规报销等问题。通过查阅发票、消费记录等方式,查找违规线索。

• 单位内部:对单位内部的财务报销、公务活动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虚列支出、套取公款等问题。通过查阅账目、凭证等方式,确保财务支出真实、合规。

六、责任追究

1. 对个人的责任追究:

• 党纪处分:对于借调研培训等名义公款旅游的党员干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 政务处分:对于借调研培训等名义公款旅游的公职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政务处分。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开除处分。

• 经济处罚:对于借调研培训等名义公款旅游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除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外,还应责令其退赔相关费用,对违规报销的费用予以追缴。

2. 对单位的责任追究:

• 主体责任追究:对于单位内部存在借调研培训等名义公款旅游行为的,要追究单位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对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整改等处理;情节严重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

• 监督责任追究:对于单位内部监督不力,导致违规行为频发的,要追究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对监督责任落实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整改等处理;情节严重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 组织处理:对于借调研培训等名义公款旅游问题突出的单位,除追究相关责任外,还可以采取调整领导班子、取消评先评优资格等组织处理措施,督促单位切实加强作风建设。

七、案例分析

1. 案例一:某市交通局借培训名义公款旅游

• 事件经过:2021年5月,某市交通局组织部分干部到云南参加业务培训。培训结束后,该局一行人擅自改变行程,前往丽江、大理等地旅游,并将旅游费用以培训费、差旅费的名义报销。

• 处理结果:该局主要负责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其他参与人员分别受到党内警告或政务警告处分,并被责令退赔相关费用。

• 教训反思:该案例中,交通局主要负责人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未能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导致违规行为发生。同时,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 案例二:某县教育局借考察名义公款旅游

• 事件经过:2020年7月,某县教育局组织部分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到上海考察学习。考察期间,该局一行人擅自延长行程,前往杭州、苏州等地旅游,并将旅游费用以考察费、交通费的名义报销。

• 处理结果:该局主要负责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其他参与人员分别受到党内警告或政务警告处分,并被责令退赔相关费用。

• 教训反思:该案例中,教育局主要负责人未能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对考察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不到位,导致违规行为发生。同时,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 案例三:某企业借培训名义公款旅游

• 事件经过:2019年8月,某国有企业组织部分员工到广西参加业务培训。培训结束后,该企业一行人擅自改变行程,前往桂林、阳朔等地旅游,并将旅游费用以培训费、差旅费的名义报销。

• 处理结果:该企业主要负责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其他参与人员分别受到党内警告或政务警告处分,并被责令退赔相关费用。

• 教训反思:该案例中,企业主要负责人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未能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导致违规行为发生。同时,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八、总结与展望

1. 总结经验教训:

• 通过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全面查摆借调研培训等名义公款旅游问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 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制度执行,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

2. 持续加强作风建设:

• 借调研培训等名义公款旅游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顽疾,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各级党组织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 要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3.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 通过持续整治借调研培训等名义公款旅游问题,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 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以优良的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希望这份查摆问题清单对你有所帮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