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五一小长假结束了。
回顾刚刚过去的这几天,中国车圈最为引人关注的信息,注定是各家新势力造车,如期纷纷公布了4月的终端成绩单。
非要用一句话总结,那便是:“格局看似已经慢慢开始固化,强势选手的领先优势还在不断巩固,弱势选手的追赶依旧没有见到太大起色。”
所以开工首日,决定来一波深度剖析。
首先,让我们将视线聚集在吉利银河身上,96,632辆的输出仍然非常稳定。按照目前的状态,冲击年销百万辆大关基本板上钉钉。
而它,也是整个“大吉利”不容有失的基本盘。至于面临最大的风险点,则是需要时刻警惕比亚迪迅速漏出“价格战”的獠牙。
顺势,反观排在第二位的零跑,身为“纯种”初代新势力造车中的一员,4月交付量达到41,039辆。
理性客观地讲,真的令人眼前一亮。
而以C16、C11、C10、B10四款新能源SUV组成的主力阵容,俨然成为20万元以下细分市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况且,不要忘记T03与C01的存在。
上海车展,随着B01首发亮相,加之从官方获悉B05的箭在弦上,根据朱江明的透露,今年的零跑正试图挑战月销8万辆甚至10万辆。
野心,无疑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
无独有偶,排在榜单第三位的小鹏,4月35,045辆的终端表现,同样十分的稳定与亮眼。
从MONA M03,到P7+,到2025款G6,到2025款G9,再到刚刚焕新的X9,目前这家新势力造车手中握有的几张底牌,身处各自的战场,都具有较强的性价比优势。
奈何,风险点也随之而来:“品牌形象,正在下滑。”好在,和位于穷凶极恶的中国车市站稳脚跟相比,这样的反噬能够接受。
而4月,理想共交付新车33,939辆,环比出现微降。
不过,我坚信,随着L系列完成升级,其很快会迎来回暖。但必须承认的是,作为它赖以生存的根基,今年整个增程板块的承压,还在变得愈演愈烈。
后续,押宝纯电技术路线的i8与i6,能够取得一份怎样的销量表现,同样是外界颇为关心的话题。
至于埃安,4月销量达到28,301辆。
乍一看,不算太差,可绝没有达到这家新势力造车的预期。更具体而言,类似于UT般的纯电小车没有能够卖爆,非常令人遗憾。
因此,埃安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支点。
相比之下,最近深陷舆论漩涡、鲜有发声的小米,仅仅凭借SU7一款产品,4月交付量便超过28,000辆。
恐怖,太恐怖了。
更为可怕的是,虽然已经上市一周年,但这款产品的“大定订单池”仍在源源不断的扩充,处在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下。第二款产品,定位中型纯电SUV的YU7,上市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今年,35万辆的销量目标,对于雷军只能说太过轻松写意。能不能撞线,全看产能准备了。
而在包含乐道、萤火虫后,整个蔚来集团4月交付量终于达到23,900辆。
对此,只想说一段话“虽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绝没有到脱离泥潭的时候。接下来,2025款5566能否起量,以及第二品牌、第三品牌能否给予整个公司足够的助力,都存在极大的未知数。”
上海车展的专访间内,李斌重申了四季度实现盈利的军令状。难度与挑战,明晃晃的摆在这家新势力造车面前。
反观深蓝,20,138辆则是其交出的4月成绩单。
能够稳定在2万辆的“枯荣线”以上,就证明这家新势力造车拥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而就我个人,最为关心的还是定价具有十足诚意的S09,能够取得一份怎样的销量表现。
毕竟,今年的“大六座”SUV市场一片红海。
写到这里,接下来的篇幅,阐述的则是低于“枯荣线”的几位选手。
首先,便是4月交付新车13,727辆的极氪。
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009位于高端MPV板块的持续热销,以及9X一经亮相迅速收获阵阵好评,始终无法掩盖其在20万元-30万元价格区间缺乏爆款的现状。
无论7X也好,还是001,包括007、007GT,互相之间的确存在较为严重的左右手互博。MIX与X,身为小众车型,注定了对于二者在销量层面,无法抱有太大的期望。
眼下,重新梳理在售产品矩阵,营销端划分重点车型,将地基全力夯实,则是抛给极氪最急迫的任务。当然,背靠“大吉利”,也是它最大的底气。
其次,将视线聚焦4月销量11,681辆的阿维塔。
创下历史新高,同比暴增122.6%,的确可喜可贺。但仔细研究发现,这家新势力造车已经连续打出11、12、07、06四张底牌。
今年,如何把它们分别更好的激活,尤其是卖好增程版本,阿维塔需要好好斟酌一番。只有做到了,才有机会迈向例如月销1.5万辆甚至2万辆。
不然,所谓的瓶颈依旧难以突破。
再者,则是岚图,4月销量10,019辆。
没有太大意外,主要还是依靠梦想家的贡献。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积极拥抱华为之后,岚图理应找到另一根朝前迈步的“拐杖”。
你说,焕新出发的FREE有希望吗?
而4月,极狐的输出为7,518辆。
对此,只能用“不温不火”形容。从新阿尔法T5,到S5,再到考拉S,用户认知度不高,可能是其卖车最大的掣肘。
所以,该品牌需要做的,还是营销上的破局,以及继续用心打磨好产品本身。
至于智己,4月销量仅为4,366辆。
面对这样的结果,更想情理之中。对于它愈发担忧的点集中在,接连打出L7、LS7、LS6、L6四张底牌后,销量端好似一直没什么起色。
后续,一旦与华为合作“尚界”到来,智己位于整个上汽集团的战略地位会不会动摇甚至下降,以及未来究竟何去何从,正在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而最后的“小透明”极石,4月交付量为1,128辆。
不可否认,这家新势力造车身处国内的机会十分渺茫。反之,位于中东以及其它海外市场,能够冲到一个怎样的高度,将直接决定其能否拿到“活下去”的门票。
现实,有些残酷,可并非没有希望。
事已至此,相信不少细心的读者发现,4月榜单之中,并未见到鸿蒙智行的身影。是的,截至发稿,仍未等来它的成绩单。
我们只是从奇瑞公布的海报中获悉,智界的销量仅有4,461辆。
冥冥中有一种感觉,纵使拥有华为的强势背书,可竞争激烈的中国车市,留给鸿蒙智行的“蛋糕”总份额是有限的。仅从目前的反馈来看,它还尚处深蹲后的调整阶段。
正在进行中的5月,随着问界M8与M9的起势,鸿蒙智行大概率会重回正轨。
虽然过程有些磕磕绊绊,但始终不要低估余承东的掌舵能力,以及这家新势力造车改变格局的野心。
而我也坚信,2025将是格局慢慢固化的一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