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汽车技术升级,产品推新,全球市场持续扩展

你说现在的车企,还能靠什么脱颖而出?有人说得靠营销,有人说靠渠道,还有人说终归得在产品上下死功夫。可在眼下这个大家都号称“卷到不行”的新能源汽车圈子,什么才是真正的“卷”?什么叫“奔跑”?最近深蓝汽车弄了个主题叫“奔跑”,我倒挺有兴趣琢磨琢磨,这背后到底在跑什么。

深蓝汽车技术升级,产品推新,全球市场持续扩展-有驾
深蓝汽车技术升级,产品推新,全球市场持续扩展-有驾
深蓝汽车技术升级,产品推新,全球市场持续扩展-有驾

先问一句,现在造车的方向是不是越来越复杂了?以前搞内燃机,百年没变,也就那点新瓶装老酒。现在新能源车,纯电、混动、增程、氢能,各种玩法层出不穷。可光技术就能把用户说晕。这年头,谁都知道搞点“新东西”是必选项。但有一说一,高大上的技术,谁都会喊口号,真刀真枪能拿出点东西来的没几个。深蓝现在推出那个什么原力超集电驱,什么向心式直瀑布油冷、X-PIN超短端部绕组、0.2毫米超薄硅钢片,什么拗口名词一大堆,但落到底就是92.3%的电驱效率,据说是目前同级第一。你说技术是不是牛?数字看起来好像确实猛。但我琢磨着,对咱普通老百姓开车来说,有几个真懂这堆词?十有八九就两个感受:第一个,开起来顺不顺,第二个,省不省电。深蓝新电驱在这俩方面,能给你带来实际好处吗?按深蓝的意思,还真能,跑得远还不费电。

让我觉得有点意思的是,这次深蓝说的不止技术,而是“三管齐下”。技术、产品、生态一起上。什么叫“向新奔跑”?很简单,就是啥新鲜玩意儿就敢往车上堆。就说他们那一堆新品,从S05超长续航版到L06、S07再到全年五款新车,这速度之快、动作之密,比做快消品似的。一开始我还有点嗤之以鼻,这能不砸招牌吗?可他们居然玩法不一,每一台都针对不同群体来一套新解法。想要实用的有、想便宜的有、想个性的也有。他们连什么用户共创活动都做上了,还自己拉起好几十个城市的车主恳谈会。要说别的品牌还在搞“老板下工厂”式的作秀,深蓝是真的敢把自己的底牌摊给用户,听你牢骚,也许就是下款车的新功能。你说这算不算互联网思维?

但话说回来,创新不是目的,省心好用才是老板。再牛逼的科技,不落地都是吹牛皮。深蓝还真有点“想明白了就干”的精神,这就得说说他们生态创新。和谁一块儿玩?不是只局限于自己一亩三分地,人家去找了斯达半导体一起搞安达半导体,掐紧功率半导体的脖子。为啥?以前新能源汽车怕啥?核心零部件拿不下,全靠外面供应。现在深蓝要狠下心来把供应链握自己手里。说穿了,这是在补新能源车的脆弱短板,也侧面告诉你,咱中国车要想真站稳,这课迟早得补。

你说创新搞出来了,产品这一摊能不能追得上?深蓝这波就往上拼了。一个S07能做出“最强、最省、最舒适”,定价又卡在15万出头。按现在的市场行情,同级车型这个价,能做到空间大、内饰好、动力强,已经是拼到极致了。最让我感慨的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下放,非得跟高端卷命价,都配上了华为那套乾崑系统和高通芯片。这种配置以前也就20万往上才敢玩的事。深蓝就想干个别的,跳出来之余还想普及。这种智能下沉其实是新一轮价格战,你要是问我选哪款,我肯定更关心——这个智能是不是套壳、好不好用、耐不耐造?消费者最终买账的,永远都是谁家好用谁得分。

那再说S09那个大六座SUV,这不就是瞄着比亚迪腾势、理想L系列那些家庭高端车去的嘛。超长续航310公里、充电10分钟就能多跑200公里……坦白说,刚需用户就看俩字:“省事”。电车最大焦虑就是续航,家里人多,就指望一台空间大、充电快、能开远点儿的车搞定周末出游。这回深蓝干脆连华为ADS 4智驾新系统都用上,一个顶级国产豪车标配下来了。总结起来,这一仗深蓝是打给自主品牌长脸的,显示中国品牌也敢跟合资叫板,看谁的产品经打、服务值钱。

再扯到一个尴尬话题:品牌认知。你可能听过深蓝,但肯定没见过跟自己身边用车话题里“品牌滤镜”粘得这么牢的自主车企。他们其实做了一堆改善用户体验的小细活,比如终端门店升级、用户会、精品服务、服务承诺升级这些活计,说复杂了,未必马上卖出去,但拼的是时间和口碑。靠着这点,他们把“可靠”、“创新”、“高端”这类词往自己身上贴。可买车这种事,最终绕不开那句俗话:“你是买台Logo,还是买台产品?”深蓝把服务砸下去,我觉着是学日本人那一套,反正让你觉得这钱花得不冤。

深蓝汽车技术升级,产品推新,全球市场持续扩展-有驾
深蓝汽车技术升级,产品推新,全球市场持续扩展-有驾

这几年其实我最关注的还是一个词:全球化。你说中国车做大做强,光在国内横着走没用,啥时候能在海外圈地自嗨才有真本事。截至现在,深蓝居然已经一年半时间覆盖了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动作别说新品牌了,连几家老资格的国产汽车巨头都得羡慕,这就是“野心和执行力”的混合体。人家不是简单找个代理商糊弄事,是真正在海外做调研、调校、适配。比如为欧洲市场改刹车、搞ESP,从细节里扣准标准,不像以往一出口“万国读秒”,最后没人愿意买。

要说深蓝真敢把目光放长,连欧洲设计师都请进家门,领头设计。环保材质、欧洲标准,这不纯粹是给老外看的,也是借机锻炼自己。看着他们斩获各种国际设计大奖,还成了泰国警队用车,听起来是不是挺激动人心?我倒觉得这背后其实是“反向输出”:我不光卖你车,我还影响你对中国车、对新能源思路的看法。你觉得欧洲车更懂欧洲市场?中国品牌分分钟玩明白,把标准提起来,甚至变成你以后要学着跟进的样子。

再深想一步,深蓝打包输出的其实是服务。去海外不是光卖一台车、发一张证书,而是连产业、品牌、售后一起整套弄出去。这就是中国车大步“走出去”的样子,从以前单纯出货的工厂思路,进阶到带产业、带标准、带服务的高阶打法。别人过去靠品牌溢价割咱羊毛,现在咱也能反向拿下高端市场份额。等以后深蓝真在150个国家/地区站稳脚跟,会不会翻转全世界对“中国制造”的看法?这事儿比什么技术创新本身还要牛。

说到最后,我想问一句,深蓝的“奔跑”是不是只是在会议室喊口号?还是真在中国制造与世界舞台之间跨越长跑?我个人看法是,今天中国新能源车圈走到这份上,各家拼的不光是技术,更多是一种“活法”——敢不敢创新、有没有系统化落地的能力、能不能把服务和全球策略做到极致。你看深蓝这一套,又新又快,还要把国内国际一块儿吃下。这不就是把企业的生存空间逼到极致,把赛道卷到天花板?一句话总结就是,这行最后比的还是耐力和执行。谁能跨越跑道,谁就能带中国制造继续往前冲。未来车市怎么变没人敢断言,但有一说一,这道“大白话”里的奔跑题,是每一个中国品牌必须亲自去跑的“长征路”。

深蓝汽车技术升级,产品推新,全球市场持续扩展-有驾
深蓝汽车技术升级,产品推新,全球市场持续扩展-有驾
深蓝汽车技术升级,产品推新,全球市场持续扩展-有驾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