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全球卡车行业迎来多个历史性时刻:有人在技术挑战中刷新世界纪录,有人在海外市场开拓中迈出关键一步,也有人在政策变局中抢占合规高地。从新能源重卡的国际化突破到传统巨头的电动化转型,这些动态勾勒出全球卡车产业变革的清晰图景。
一、技术挑战赛:奔驰玩起 "倒车马拉松",沃尔沃电动卡车交付破 5000 辆
4 月 28 日,奔驰旗下旗舰电动重卡 eActros 600 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挑战 —— 由德国退役军官 Marco Hellgrewe 驾驶,在封闭赛道和开放道路累计完成 100 公里不间断倒车行驶,目标打破 2020 年由美国柴油卡车保持的 "单人驾驶半挂车倒车距离最长" 世界纪录。这款搭载 621kWh 磷酸铁锂电池、续航 500 公里的电动重卡,通过这种极限测试,不仅展现了电驱系统的稳定性,更传递出奔驰对电动重卡操控性能的绝对自信。
几乎同一时间,沃尔沃卡车宣布了一个里程碑成就:全球纯电动卡车交付量突破 5000 辆,业务覆盖 50 个国家,累计行驶里程达 1.7 亿公里。从 2019 年推出首款电动卡车至今,沃尔沃已形成 8 款车型的产品矩阵,覆盖城市配送、建筑工程等多元场景。值得注意的是,其前五大市场集中在欧洲,德国、荷兰等地的客户复购率超过 40%,印证了电动卡车在发达国家物流市场的接受度正在从 "政策驱动" 转向 "需求驱动"。
二、出海加速度:中国品牌密集突破,改写全球竞争格局
中国卡车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动作尤为引人瞩目。DeepWay 深向与新加坡达成首个亚太地区经销商合作,标志着中国新能源重卡正式叩开东南亚市场大门。活动现场,新加坡合作伙伴对深向重卡的电池热管理技术和智能化水平赞不绝口,双方计划 2025 年在新加坡投放 500 辆电动重卡,用于港口和城市物流。这是继去年进军中东后,深向在 "一带一路" 沿线的又一关键布局。
东风股份则在摩洛哥上演 "三天两城" 的扩张速度:4 月 26 日马拉喀什二网展厅开业,4 月 28 日阿加迪尔新展厅落成,两地展厅总面积近 7000 平方米,覆盖轻卡、重卡全产品线。值得关注的是,东风凯普特 W 凭借轻量化设计和 24 小时响应的售后网络,已在当地实现 8 台订单交付,打破了日系品牌长期主导的市场格局。数据显示,东风在摩洛哥的全年订单预计突破 2000 台,成为首个实现自营独立二网运营的中资品牌。
新势力代表苇渡科技传来合规突破喜讯:成功通过 UN ECE R155/R156 双认证,成为国内首个拿下欧盟网络安全与软件升级合规的新能源重卡企业。这两项认证被视为进军欧洲的 "敲门砖",苇渡的车云协同安全架构和全场景 OTA 体系,不仅破解了国际巨头的技术壁垒,更预示着中国电动重卡即将大规模登陆西欧市场。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欧盟委员会推出 "道路适行性一揽子计划",拟通过路边固定式传感器远程监测卡车氮氧化物排放,重点打击改装排气系统、屏蔽尿素等违规行为。这对中国出口欧洲的卡车企业提出更高要求 —— 不仅要满足排放标准,还需在车载诊断系统(OBD)上实现数据实时上传,倒逼国内企业加速技术升级。
然而欧洲卡车市场却在 2025 年一季度遭遇滑铁卢:整体销量 7.29 万辆,同比暴跌 16%,其中重型卡车下滑 16.6%,德国、法国等地降幅均超 20%。分析指出,这与欧洲经济低迷、物流需求萎缩直接相关,也反映出传统燃油卡车在电动化转型期的市场阵痛。不过新能源车型逆势增长,沃尔沃、奔驰等品牌的电动卡车在西欧市场占有率已达 12%,显示出结构性机会。
四、行业启示:从 "产品出海" 到 "体系出海"
本周的行业动态揭示出两大趋势:一是技术创新正成为破局关键,无论是奔驰的极限测试,还是苇渡的合规认证,都证明高端市场的竞争本质是技术体系的比拼;二是中国卡车企业正在从 "低价突围" 转向 "价值输出",DeepWay 的技术输出、东风的本地化服务网络,均展现出成熟的全球化策略。
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欧盟的排放新规和欧洲市场的分化,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 当发达国家物流企业追求低碳转型时,中国新能源卡车的性价比优势与技术储备,恰好满足其升级需求。正如沃尔沃卡车全球总裁 Roger Alm 所言:"电动卡车的竞争,本质是全产业链生态的竞争。"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卡车的全球化征程,才刚刚拉开序幕。
在绿色物流与智能交通的双重浪潮下,全球卡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 "冰火两重天" 的变革:传统市场遭遇寒冬,新能源赛道却春暖花开。当技术突破与市场开拓形成合力,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卡车品牌将在这场全球产业重构中,书写更多 "从中国到全球" 的商业传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