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4月大戏:零跑夺冠,小米、蔚来都憋着劲儿
四月的风吹得有点燥,朋友圈里晒花的、晒娃的,还有晒自己刚提新车的。你别说,这年头买个新能源,感觉比抢演唱会门票还刺激。前两天跟老同学聚会,有人一拍桌子:“你们知道零跑又破4万了没?”我当时差点把手里的可乐喷出来——这速度,是不是喝了红牛啊?
先唠唠零跑。这牌子吧,我表哥去年还嫌它名气小,现在倒好,人家四月份交付41039台!同比飙173%,单月销冠,真是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我那天去修车店换雨刮器,大爷边敲键盘边感慨:“这零跑C系列SUV是真能打。”我瞅他屏幕上正刷着B10交付新闻,还嘀咕,“1万台批量出去了,你说这市场不服都不行。”
讲真,我身边第一个买B10的是隔壁楼的小王。他原话是:“预算有限,看重性价比,一看B10定价,立马下单。”结果不到俩星期,就在群里发提车照,那叫一个激动。现在天天拉着我们试驾,说什么“再也不用挤地铁”,听得我心痒痒。
其实大家关注的不止是销量数字,更在意价格和诚意。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嘛。这次上海车展上,B01首秀,小道消息说亮点不少,但小王还是念叨一句,“最重要还是定价”。要是像B10一样走亲民路线,那十万级轿车市场估计又要炸锅。
插播一段生活琐事哈,上周末带爸妈逛超市,他们看到路边停了一排新能源,说现在选啥合适?我妈直接问:“那种卖得多是不是更靠谱?”想起这些新势力销量厮杀,我只能笑笑,“您喜欢哪款就试试呗。”
回到正题,小鹏今年也是开挂状态。前四个月累计12.9万辆,同比增长313%。光4月份就35045台,同比273%,直接干过理想汽车拿下第二。我有个网友就是小鹏粉,每次直播间弹幕必刷MONA M03,说什么“上市即爆款”,月均1.25万辆,不愧为主力军。而P7+也混到了1万辆+俱乐部,这战绩,不服不行。
不过呢,也不能只看光鲜面儿。有朋友吐槽小鹏SUV和MPV不给力,新G9、新G6、新X9虽上市,但整体贡献量还有提升空间。“等它们发威吧,”群友老李语气贼认真,“以后家庭用大空间才是真香。”看来大家对未来还是很期待滴。
理想汽车的话题永远绕不开L6、L7、L8、L9这一溜字母数字组合。在20-50万元区间稳扎稳打,对家庭用户吸引力杠杠滴。但尴尬的是,这个月排名掉到第三,不过同比增幅和客单价依旧让同行眼馋。有句玩笑话怎么说来着?“理想赚的是奶爸的钱。”
最近鸿蒙智行推新品,把压力给足了理想。一波MEGA Ultra智能焕新版、一波MEGA Home家庭特别版,还有智能焕新版L6,都赶在上海车展露脸。不少朋友关心:这些能不能带来持续增量?我的观点——且看且观察呗,现在变数太多啦!
突然想到,上次修空调遇见位老司机,他直言自己就是被理想的新配置吸引才换的新款。“科技感强,用起来省心,就是价格再美丽点更好!”他说完哈哈一乐,还补刀一句:“不过孩子坐后排玩平板是真的方便!”
讲到这里不得不cue一下小米汽车。这牌子自带流量体质,今年4月份交付2.8万辆+,虽然环比略微下滑,但冲3万目标志在必得。据说全靠SU7这一员猛将,在20万元级轿车市场横冲直撞。我妹夫本来准备观望半年,被SU7颜值圈粉,下订当天朋友圈连发三条动态,还配文“小米加油”。他后来悄悄跟我吐槽产能紧张,好几回预约试驾扑空,只能在线云体验。
2025年目标35万台,可不是随便喊口号。如果YU7产能跟上,再加把劲估计妥妥地。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家楼下保安老赵特实诚,他问我:“你觉得小米靠一辆SU7撑场面靠谱吗?”嘿,其实只要产品硬核,有啥不靠谱?
聊蔚来也挺有意思。今年4月23900台,同比涨53%。其中蔚来品牌19269台,乐道4400台,两条腿走路挺稳当。本地论坛上一哥们分享提萤火虫(firefly)的经历,从预订到交付不到半个月。他原话巨接地气——“终于不用羡慕别人开电动车上下班了!”据悉这个萤火虫刚开启交付,而乐道L90也已亮相,据说明年第三季度才能见分晓。不少人猜测,要突破3万辆大关,全指望萤火虫拉升基数。
顺便八卦一下,有网友留言神评:”蔚来的名字越来越文艺,下次是不是该叫‘星辰’或者‘流云’啦?”哈哈哈,也是脑洞清奇。不过认真讲,多元化布局总归利于长远发展嘛!
中场插播段碎碎念——最近邻居家的猫丢了,全家出动找猫顺便围观了一圈附近停的新势力车型。从外形设计聊到内饰配置,又扯回哪个品牌售后服务更贴心。我姨父一句金句总结全场:“买啥都是命,看缘分!”嗯,道出了广大消费者的无奈与幽默……
扯远一点,其实新能源浪潮席卷而至,各家打法各异。有拼技术、有拼价格、有拼服务……但最终落脚点还是消费者体验。今年头部造车新势力表现可谓百花齐放,没有绝对赢家,也没有常胜将军。但可以肯定一点,无论是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小伙伴,还是偏爱高端舒适的大佬,总有那么几款让人蠢蠢欲动。
写这么多嘴巴都有点干,总结下来就是:零跑凭实力登顶销冠,小鹏黑马姿态猛追;理想虽退居三甲但底蕴犹存;小米步步紧逼蓄势待发;蔚来也在暗自积攒力量等待爆发……每一家背后都有故事,每一次数据变化都是行业缩影。
最后甩个问题给各位同样纠结选购的人哈:假如让你用工资卡余额投票,你愿意为哪一家掏腰包?有没有因为某些神操作或骚操作改过主意?评论区咱一起侃侃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