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泰汽车2024年只卖出14辆车的消息炸锅时,网友调侃:"这公司高管天天在停车场开晨会吧?"可荒诞背后藏着残酷真相:这家车企的高管们确实在"停车场"里赚得盆满钵满——全年亏损10亿,16位高管却瓜分955万薪水,董事长一人独吞196万。这魔幻现实刺痛了所有打工人:原来企业破产时,最先抛弃责任的永远是拿钱最多的那群人。
看看众泰的发家史就知道这不是偶然。当年靠山寨保时捷外观狂卖时,高管们享受的是年薪翻倍的狂欢;可当消费者发现这些"保时泰"除了壳子啥都没有时,公司却不舍得投钱搞研发。这就好比抄作业只抄答案不学解题思路,老师换个题型立刻现原形。但高管们早练就了"金蝉脱壳"的本事——三年亏掉30亿,他们反而多领了300万薪水。
更讽刺的是,公司给高管发钱的考核指标里写着"经营恢复阶段"。可现实是生产线早已生锈,研发部门人去楼空,336辆库存车在停车场积灰。这就像船长拿着望远镜说"前方有陆地",实际整艘船已经在下沉。而普通员工呢?有人被拖欠工资,有人被迫转岗,唯一没变的,是高管的年终奖照发不误。
这样的闹剧在国内车市屡见不鲜。有些高管把企业当提款机,花式搞"股权激励""业绩对赌",亏了算公司的,赚了进自己腰包。他们嘴上喊着"全员降本增效",转头坐着百万豪车去裁员的会场。而那些真正在车间拧螺丝、跑市场的基层员工,却要承担"优化""毕业"的代价。
历史早告诉我们,将军和士兵同吃一锅饭的队伍才能打胜仗。任正非睡员工宿舍,曹德旺和工人吃食堂,这些企业家懂得:钱要花在刀刃上,人心散了队伍就完了。可现在某些车企高管,活得像在演《寄生虫》——企业越是危急,他们吸得越狠。
车企倒闭的真正原因,从来不是市场寒冬或技术瓶颈,而是有人把公司当成自己的自助餐厅。当"再苦不能苦自己"成了高管潜规则,再厚的家底也经不住这么糟蹋。毕竟能让企业起死回生的,从来都不是躺在百万年薪上的"救世主",而是流水线上那些被欠薪还在调试设备的老技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