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模式凉了?蔚来被孤立!行业风向变了

说起咱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蔚来汽车的换电服务,可以说是一个响当当的招牌。

在电动车刚刚兴起,大家普遍为充电慢、找不到充电桩而发愁的时候,蔚来提出的“三分钟换电”方案,听起来就像是解决了所有问题的终极答案。

车开进换电站,就像给玩具换电池一样,几分钟就重新“满血”出发,这种体验确实让很多人觉得既方便又高级。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蔚来也是下了血本,在全国各地建起了几千座换电站,形成了一张庞大的能源网络。

换电模式凉了?蔚来被孤立!行业风向变了-有驾

然而,几年过去了,市场和技术都在飞速变化,当初被寄予厚望的换电模式,如今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疑问。

很多人开始讨论,换电这条路是不是走窄了?

或者说,是不是蔚来坚持自己建体系、自己定标准的做法,让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有些孤单了?

咱们先从最直观的感受说起,那就是换电站的实际使用情况。

根据一些公开的数据和行业观察,蔚来在全国建成的三千多座换电站,平均下来,每一座站每天提供服务的次数大约在三十次左右。

这个数字可能听起来有点抽象,我们不妨把它具体化一下。

一座换电站一天二十四小时待命,平均下来,差不多一个小时才有一辆车进来换电。

换电模式凉了?蔚来被孤立!行业风向变了-有驾

当然,这个情况分布很不均匀。

在像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核心区域,高峰时段确实能看到蔚来车主排队等待换电的景象,显得生意非常红火。

可一旦把视线转向更广大的二三线城市,或者是一些大城市的非中心地带,很多换电站就显得格外冷清了。

这种巨大的投入和相对较低的使用效率之间,形成了一个很明显的反差。

要知道,建设和运营一个换电站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包括土地租金、设备投入、电费、日常维护和人员工资,算下来一年亏损上百万也并不稀奇。

当大量的换电站处于低负载运行时,其背后持续的资金消耗,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更让事情变得复杂的,是蔚来自身产品技术的发展,反而给换电体系带来了新的难题。

换电模式能够顺利运行,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电池的标准化,也就是说,大家的电池都得长一个样,才能互相替换。

换电模式凉了?蔚来被孤立!行业风向变了-有驾

蔚来在早期车型上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和电池都在不断更新换代。

比如蔚来推出的新款旗舰车型ET9,为了追求更好的性能和更长的续航,采用了技术更先进、尺寸更薄的电池包。

这本身是件好事,代表了技术的进步,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款新电池,因为尺寸和结构不同,无法安装到老款的ES8、ES6等车型上。

反过来,老款车型的电池也装不进新车的底盘。

这就打破了原有的标准化体系。

结果就是,为了服务所有车主,现在的换电站不得不储备多种不同规格、不同容量的电池。

据了解,一个换电站里可能需要同时准备七种不同类型的电池包。

换电模式凉了?蔚来被孤立!行业风向变了-有驾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换电站的运营成本和管理难度,也让整个换电过程变得更加复杂。

对于车主来说,体验也打了折扣。

不少车主反映,去换电时就像“开盲盒”,有时候满怀期待地想换一块百分之百电量的崭新电池,结果系统却给匹配了一块只有百分之七八十电量的旧电池。

虽然也能用,但那种心理上的落差感,无疑会影响用户对这项服务的满意度。

就在蔚来努力应对内部这些复杂问题的时候,外部的市场环境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最大的冲击,来自于超充技术的飞速发展。

几年前,大家普遍认为公共充电桩充电慢,动辄一两个小时,和换电的几分钟相比毫无优势。

换电模式凉了?蔚来被孤立!行业风向变了-有驾

但现在,以800V高压平台为代表的快充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且正在成为中高端电动车的标准配置。

这项技术让充电速度实现了质的飞跃。

现在很多车型都能做到充电十分钟,增加三四百公里的续航。

比如极氪等品牌,甚至推出了功率更高的充电桩,进一步缩短了充电时间。

虽然从绝对时间上看,换电的三分钟依然是最快的,但当充电只需要花一杯咖啡、上个洗手间的时间就能解决绝大部分日常和中短途出行需求时,换电那几分钟的极致速度优势,就不再是不可替代的了。

更重要的是,建设一个超充桩的成本和占地面积,远比建设一个换天站要低得多,更容易大规模普及。

当超充站的数量越来越多,分布得像便利店一样密集时,车主专门开车去找一个蔚来换电站的动力自然就会减弱。

除了超充技术的竞争,来自产业链上游的巨头也加入了战局,并且选择了完全不同的打法。

换电模式凉了?蔚来被孤立!行业风向变了-有驾

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就推出了自己的“巧克力换电块”方案。

宁德时代的思路不是自己造车、自己建封闭的换电网络,而是打造一个开放的、标准化的换电平台。

它的电池块像积木一样,可以灵活组合,理论上可以适配市面上绝大多数品牌的电动车型。

宁德时代选择和中石化、中石油这样的能源巨头合作,直接把换电柜铺设到遍布全国的加油站里。

这种“开放平台”对蔚来“封闭体系”的挑战是巨大的。

蔚来模式更像是苹果的iOS系统,软硬件和服务都由自己打造,体验很好,但只服务于自己的用户。

而宁德时代的模式则更像安卓系统,它制定标准,联合众多汽车品牌和合作伙伴一起参与,目标是把整个市场的蛋糕做大。

这种模式下,规模效应会非常明显,一旦推广开来,其网络覆盖和便利性可能会迅速超越单一品牌的封闭网络。

换电模式凉了?蔚来被孤立!行业风向变了-有驾

这就使得坚持自建体系的蔚来,在某种程度上被这种更开放的商业模式“绕”了过去,显得有些“孤立”。

面对这些内外部的压力,蔚来的处境确实有些艰难。

从财务上看,为了维持庞大的换电网络,企业需要持续投入巨额资金,甚至有分析指出,每卖出一辆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利润被用于补贴换电服务。

然而,这种巨大的投入,并没有完全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很多车主因为换电站覆盖不够密或者排队等问题,最终还是会选择安装家庭充电桩。

同时,在如今的汽车市场上,竞争的焦点也在发生变化。

理想汽车凭借对家庭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用“冰箱、彩电、大沙发”打造出了移动的家,销量一路高歌。

小米汽车则利用自身在消费电子和智能生态上的优势,主打“人车家全生态”的智能体验。

相比之下,当竞争对手都在讲新的用户故事时,蔚来似乎还在投入大量精力去解决最基础的能源补给问题。

当然,蔚来也在积极求变,比如开始尝试向其他汽车品牌开放自己的换电网络,与吉利、长安等车企达成合作。

这无疑是向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能否扭转当前的局面,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毕竟,在技术和市场模式日新月异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一步慢,可能就意味着步步都要追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