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悬架是汽车中带有弹性的、连接车架与车轴的装置,它一般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减振器等部件构成,主要任务是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的冲击,以提高乘车的舒适性。常见的悬架有麦弗逊式悬架、双叉臂式悬架、多连杆悬架等。
悬架的类型
根据悬架结构不同可分为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两种。
一、独立悬架
独立悬架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左、右两个车轮间没有通过实轴进行刚性连接的,一侧车轮的悬架部件全部都只与车身相连;而非独立悬架的两个车轮间不是相互独立的,之间有实轴进行刚性连接。
二、非独立悬架
从结构上看,独立悬架由于两个车轮间没有干涉,可以有更好的舒适性和操控性;而非独立悬架的两个车轮间有硬性连接物,会发生相互干涉,但其结构简单,有更好的刚性和通过性。
非独立悬架
麦弗逊式悬架
麦弗逊式悬架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独立悬架,主要由集成减震器与螺旋弹簧的滑柱总成、连接车轮的转向节、承受载荷的下摆臂构成,辅以塔顶支座。其工作原理为车轮颠簸时,弹簧缓冲冲击,减震器通过阻尼消耗振动能量;转向节绕下摆臂球头与滑柱顶端形成的虚拟轴线转动实现转向,下摆臂与滑柱共同传递横向/纵向力,维持车轮定位稳定。
双叉臂式悬架
双叉臂式悬架(双 A 臂、双横臂式悬架)通过上下两根叉形摆臂(横向连杆)连接车轮转向节与车身,两根摆臂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当车轮上下运动时,上下摆臂分别绕各自的支点摆动,共同控制车轮的运动轨迹,可有效减少车轮外倾角、前束角等定位参数的变化,同时凭借较大的横向刚度抑制车身侧倾,兼顾行驶稳定性与操控精准性,适用于对运动性能要求较高的车型。
扭转梁式悬架
扭转梁式悬架(半独立悬架)以一根整体扭转梁(横向连接梁)作为核心结构,两端通过弹性连接与左右车轮的托架相连。当单侧车轮遭遇路面颠簸时,车轮托架带动扭转梁局部弯曲或扭转变形,通过梁体的弹性形变吸收振动能量,同时约束两侧车轮的运动耦合——即一侧车轮的跳动会通过扭转梁传递至另一侧,形成一定的联动效应。这种设计通过梁体的刚性与弹性平衡,在保证一定行驶稳定性的同时,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常见于紧凑型车的后悬架,适合对空间和经济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多连杆悬架
多连杆悬架通过3-5根独立连杆(横向、纵向或斜向)将车轮转向节与车身连接,各连杆以铰接点形成空间结构,分别控制车轮的横向、纵向运动及定位角度。当车轮上下跳动或受侧向力时,连杆组合可独立调整车轮外倾角、前束角等参数,减少轮胎接地姿态变化,同时通过连杆的刚度分配,兼顾纵向缓冲吸震与横向抗侧倾能力,既保证复杂路况下的轮胎贴地性,又提升转向精准度与乘坐舒适性,广泛应用于中高端车型的前后悬架。
空气悬架
空气悬架以空气弹簧(气囊)替代传统金属弹簧,通过压缩机、储气罐和电磁阀调节气囊内气压实现悬架特性变化。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身高度、载荷及路况,控制系统据此调整气压:气压升高时,悬架刚度增大、车身抬升,提升支撑性与通过性;气压降低时,悬架变软、车身降低,增强舒适性与高速稳定性。其核心是利用空气的可压缩性,动态平衡悬架的弹性与阻尼,兼顾不同工况下的舒适性、操控性与通过性,常见于高端车型或越野车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