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界S800面差标准高,供应商压力大,销量已成冠军

中国人造车这事儿,本来没什么浪漫色彩。想象中的豪车工厂,往往是工人们严阵以待,汗流浃背,却总有些做工撑不起野心。但最近,朋友圈与微博,却因为尊界S800引得一阵骚动——不仅是因为它自身的话题度,更因为有汽车博主陈震在微博上自爆:尊界内饰的面差和缝隙标准,居然比劳斯莱斯幻影还高。

尊界S800面差标准高,供应商压力大,销量已成冠军-有驾

你没看错。这个定价百来万的国产奢华车,对自己下起了比售价千万级幻影更高的品控狠手。要知道,幻影可是汽车界的珠穆朗玛,站在鄙视链顶端的存在。一个国产品牌要在装配细节上超越它,这在过去等同于普通人自称能把鸡蛋煮熟而不破壳——听着像笑话,但尊界偏要试上一试。

尊界S800面差标准高,供应商压力大,销量已成冠军-有驾

网友们自然坐不住,不乏有人起哄:“听说你们的供应商都要哭了,生产压力太大。”陈震的回复很直接:“没错。”或许,供应商的处境也正如相声里的逗哏,说着要命的话,干着要命的活。

可事实呢?尊界S800上市后,大定订单已经破万。成了国产奢华车的销量冠军,还没发车先收获了一波尊重。传统上,国产车总被指做工不到位,细节敷衍。这次却反其道而行之,拼命追求精度,甚至让供应链施展出十八般武艺。就像早些年大家吵“国产奶粉不行”,一旦狠下心自检自查,倒真的有了质量返聘国际市场的一天。

市面上许多国产品牌往往热衷堆配置、讲情怀,仿佛多几个按键或者大几寸的中控屏便能弥补整体制作品控的缺失。但尊界这次强行逆袭,为自己起了个不服输的典型,做给所有怀疑者看:你们说我们做不到?那就把标准提到让劳斯莱斯都发憷的高度。

在豪车圈,关于“缝隙”有一条铁律:肉眼不可见,手感不可察,这才叫工匠精神。要想让车内肃静如初春深夜的图书馆,每一处面差都必须精确到头发丝。这对供应商来讲,真是炼狱。过去只需对付“差不多”,如今却要闹心到凌晨三点还在琢磨“还差多少毫米”。汽车制造的“内功心法”,终于也在国产品牌身上得以传承。

尊界S800面差标准高,供应商压力大,销量已成冠军-有驾
尊界S800面差标准高,供应商压力大,销量已成冠军-有驾

城市里这类虚张声势的口号不少,真正能坚持下来,往往还是生死看淡的家伙。为此,江淮汽车联合华为在合肥砸下“尊界超级工厂”,光是智能机器人就有1800台,全部上岗做苦力——自动焊装、数字化生产,流水线上机器手臂摆动得比健身房的器械还勤快。冲焊、喷涂、组装——无一不自动化。这就像给工厂装上了AI大脑,每一辆车都是精确到0.3毫米的作品。

不仅如此,工厂内专门研发出15种钢铝连接方式、298种工艺组合,5714个连接点各自排队候检,哪个出问题,AI大佬立刻报警。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涂装工艺借助视觉系统,全自动分色机器人还有精抛装备,一气呵成。以往“双色拼漆”是豪华车的专属,在这里成了流水线标配。

当然,这一切并不是单靠技术就能达成。更在于企业家们弃“快钱”而就“慢活”,有耐心琢磨每一个细节。这里,没有“大概齐”混过去的侥幸,只有“还可以更好”的执拗。厂房里不断敲打着“超越自我”的中国制造新节奏。

结局怎样?还未有历史定论。但至少,尊界S800让我们见识到国产车企不仅敢做梦,更敢醒着把梦做实。或许有天,国产“缝隙”成行业新标杆。那时,连劳斯莱斯工程师路过,都得回头多看一眼:到底是谁,让面差变成了自信的注脚?这才是国产品牌最有分量的一次发声。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