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造车这事儿越玩越花了,什么智能化、个性化、共创,一个比一个会搞事情。奇瑞全新QQ3在成都车展火了一把,大家都说它年轻、好看、有活力。可是我看下来,不禁要问一句:现在汽车品牌到底是在卖车?还是在卖“参与感”?用户要的,真是那几个“共创”按钮和参与感吗?
先说说这次的主角奇瑞全新QQ3。车子一出来,大家都夸它可爱、年轻、圆润,还有那一双大灯眼睛,活脱脱不像走钢丝的汽车,更像马路上的活宝。不得不说,设计师是拿捏住了年轻人、萌系、市井活力这些关键词的。车头像在对你眨眼,车尾又圆滚滚,有点十年前QQ的影子,但明显潮了好多。车身线条干净不复杂,谁看都不觉审美压力山大,糖果色,还有发光小饰条,该可爱的时候就可爱,该有个性了也不怕被人笑。
不过光是好看真的就够了吗?说白了,QQ这个品牌当年混得不错,但后来汽车公司们换汤不换药,光拼外形已经拼不过小鹏、蔚来那些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了。这次奇瑞的招数就是玩共创——你既然喜欢这车,不如自己来凑上一脚,无论起名字、决定颜色、设计小配饰,全给用户了。
我是真想问,假如大家都来凑热闹,最后能不能搞出点好东西?大家共创,到底能不能真整出新意?你要知道,人群的智慧有时候能成正比,有时候就特别让人糟心。就像众筹川菜,十个人往锅里加料,糖和辣椒全家桶,没准最后炒出来个咸甜酸辣的大杂烩。
当然,从用户共创的初衷来看,这事也不是全无好处。人人都想表达点什么、证明点什么,厂商顺水推舟给个出口,让人有参与的爽感。用户参与感,大家嘴边都挂着,可改名字、投票选配色这点事儿,真的能让人觉得“这车是我设计的”吗?真要深度共创,干嘛只让大家想名字配色,动力、底盘这些硬核供应不上用户的建议对吧?说到底,还是品牌营销层面“拉拢人心”那一套。
最打动我的,其实是这次奇瑞说奖励不小,给你有归属感。比如共创基金,弄辆车的使用权,谁不想免费当回体验官?还可以秀下限量徽章,坐等朋友圈点赞。这奖励确实比普通活动叫好——可问题是,这种参与到底算不算“真实的创作”?还是只是厂商用雇佣鸡汤把你拢住,顺便省了不少策划公司和设计师的工钱?
也别光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站在车企角度啊,现在卖小车,拼的不是发动机、空间、耐久性,而是“你能不能跟我玩在一块”这个话题。各种端茶倒水式的新玩法,实际上是钱花最少的公关营销。弄个共创平台,几套模板、几波投票,既刷了存在感,还能让“共创”成为品牌光环。不像以前傻乎乎砸广告、拼名模花拍照了,玩共创直接把用户拉进来当“产品经理”,一边获客一边宣传,谁会不乐意?
说到底,车市今年竞争太卷,一辆五六万的精品小车,能火靠什么?空间、配置、三电技术都被卷得差不多了,个性化才是出圈利器。奇瑞这步棋虽然是营销,但真有一点让人想参与的魔力。哪怕只是选个配色、想个车型名,多少还是比传统意义上的PPT造车“靠谱”一点,至少有群众基础。
不过我还是忍不住想问,将来市面上十辆车有九辆用过共创计划,用户的参与还会有新鲜感吗?会不会变成另一种“伪网红”,最后用户虽然被拉着参与,但对品牌和产品的粘性反倒越来越低,毕竟真正的“共创”不该只是个仪式感,更不应该沦为一种噱头。
细看国内外,有的品牌玩用户共创就是亲民,有的就是作秀。前者像某些潮玩品牌,真能听取建议,限定款做得有模有样。而有的汽车公司所谓“共创”,说白了也就走个流程,不大可能把创意落到实处。品牌和用户的距离,说远也远,说近也近,如果只是为了流量,嘴上说的多,心里不当回事,时间久了,用户是能感受到“真诚”还是“套路”的。
汽车作为大件消费品,理性购车和感性购车的权重,现在看似乎正被逐渐打破。以前你问为啥买这车,大家说的是油耗、配置、空间、耐用,现在倒好,喜欢它的IP故事、外观好玩、愿意一起“共创”了,品牌拼情感和文化属性。企业想找存在感,用户想秀个性,这种时代背景下的市场,倒是比以前有趣多了。
就算将来共创成了汽车界的标配,能否“共赢”还要打个问号。毕竟,一辆车是否好开好看好用,最终还是看踏实做出来的“产品力”,而不是花样繁多的共创计划能决定的。有意思的是,奇瑞这一步棋给传统车企打了个样,下次别光顾着外观配色共创了,能不能真让用户建议影响车辆三电、AI智能部分,到那时才称得上“用户车”与“车主命”双重结合。
让我联想一句老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创意有时候也是不靠谱的。当“共创”成为惯例,谁还愿意为了家常便饭而热血沸腾投入全部激情?但就当下来看,奇瑞这种用共创“炒热气氛”的打法,确实能在市场上博个满堂彩。用户喜欢被尊重,被重视,有归属感,总比那些只拿用户当数字的厂商要暖心。
最后还是回到最初的问题:“车与人的关系,除了买和卖,是不是能有更多的可能?” 奇瑞这次想让大家参与进来,做点有归属感的事情,至少在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成不成,得打个问号。不过有一点我坚信,这场“共创秀”也许会变得司空见惯,但“用心对待用户”的本质,永远比套路更能走远。
也别管你是不是汽车爱好者,哪怕只是乐于参与生活的人,这样的“共创”多少都会带来点新鲜感。大家伙都乐意参与,也乐意期待最后的成果。真要说“共创”到底行不行,还得再等等。但不管奇瑞这次出的是牌面营销,还是用户第一,至少让用户有点“自己的存在感”,比一味被动消费要来得热闹,来得真实。至于以后,这种做法会不会变成下一个汽车圈新套路呢?咱们拭目以待!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