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战略收缩:千人智驾团队瘦身背后的转型阵痛

2024年5月的北京顺义理想汽车总部,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这座曾见证企业高速扩张的办公楼里,一场涉及超5600人的大规模人员调整正在悄然推进。据内部知情人士透露,这场以"降本增效"为目标的战略收缩,首当其冲的是人力资源、造型设计、生产供应链等核心部门,而曾被寄予厚望的上海纯电产品团队也迎来重大调整——部分成员已北上参与新产品规划的紧急会议。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动,与理想汽车年初设定的激进目标形成鲜明对比。2023年,当企业凭借增程式车型占据新势力销量榜首时,管理层曾提出"80万辆年销量"的宏伟蓝图,并为此展开大规模扩张:智驾团队在半年内从600人激增至近2000人,薪资水平较行业平均高出50%;直营门店计划从2023年的477家猛增至810家,深度渗透四、五线城市;首款纯电MPV MEGA更被赋予"月销8000辆"的厚望。

然而市场反馈的残酷远超预期。被视为"全村希望"的MEGA实际月销量仅2000余辆,原定下半年推出的三款M系列纯电车型被迫延缓。更严峻的是,今年前4个月累计10.62万辆的交付量,仅完成调整后56-64万辆年目标的18.96%。即便4月推出的低价增程式车型L6收获4万张订单,但可退订机制下实际锁单量不足1.5万张,重振销量的重任显得愈发沉重。

此次调整中,智驾团队成为焦点。这个曾以"百城领航辅助驾驶"为目标的部门,因技术落地进度滞后,人员规模将压缩至1000人以内。招聘部门从200余人锐减至40-50人,销售服务运营优化超400人。值得注意的是,早在3月外包团队已基本清退,而4月初官方还曾否认裁员传闻,内部却早已风声鹤唳。

"当前现金储备超千亿,这更多是风险前置。"知情人士分析指出,理想汽车的主动收缩与特斯拉全球裁员、比亚迪强化绩效管理的逻辑相通——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头部企业的竞争已从产品维度升级为体系效能的比拼。这场牵动数千人的调整,既是对过往激进策略的修正,也是为更残酷的市场博弈储备弹药。

在顺义总部的会议室里,新的产品规划正在成型。或许正如L6订单数据揭示的:在25万元价格带,理想仍保有品牌势能,但纯电赛道的突围,需要比增程时代更谨慎的节奏把控。这场始于春天的调整,终将写入中国新能源车企从野蛮生长到精益运营的转型史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