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理想L9车主轻松往返京沪不用排队充电,当问界M9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原稳定输出暖风,中国消费者用实际选择证明了一件事:解决续航焦虑的新能源车,才是真正的好产品。而这一幕,正被全球豪华车巨头宝马看在眼里——最新消息显示,这个曾开创增程技术先河的品牌,即将带着更成熟的方案卷土重来。沉寂六年之后,宝马增程技术的回归,不仅仅是一次技术路线的重启,更揭示了豪华车市场新战局的开启。
---
🔍 一、重拾利剑:宝马的增程之路为何值得关注?
宝马与增程技术的渊源远超想象。早在2013年,当多数车企还在燃油车赛道狂奔时,宝马就推出了i3 REx增程版。这款小车搭载双缸汽油机作为"移动充电宝",纯电续航130公里,综合续航可达300公里,堪称早期电动化先锋。可惜当时充电网络匮乏、电池成本高昂,导致i3 REx定价过高,最终2018年黯然退市。
如今局面大不相同。2024年中国增程车销量同比暴涨83%,占据全球混动市场62%的份额。宝马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3%,但充电桩分布不均问题突出,72%用户要求续航至少600公里才敢购买纯电车。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让宝马意识到:"解决痛点"比"技术标签"更重要。
更深层动力来自竞争压力。理想凭借增程车型在2024年卖出50.3万辆,问界M9一年狂销14.1万辆——甚至超过国产宝马X5(8.7万辆)。面对蛋糕被切,宝马必须亮出新武器。
---
⚙️ 二、技术进化:新一代增程系统强在哪?
这一次,宝马选择与老搭档采埃孚(ZF)深度合作,开发出两套针对性方案:
- eRE基础架构:整合电机、行星齿轮和逆变器,专注高效发电;
- eRE+进阶架构:增加离合器与差速器,兼具发电与辅助驱动功能,功率覆盖148-201马力。
这套系统的三大创新直击痛点:
1. 1000公里续航:搭载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NMC圆柱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配合800V高压架构,CLTC工况下综合续航突破四位数,彻底告别里程焦虑;
2. 精准能量管理:借鉴氢动力车iX5的"无机械连接"理念,发动机仅作为发电机,并针对持续充电场景优化热管理策略;
3. 成本控制突破:省去传统采埃孚8AT变速箱,抵消电池成本;同时电池降价让增程方案经济性显著提升。
宝马工程师透露,增程系统并非"插混改款",内燃机需重新调校,电池循环逻辑也不同。但宝马百年发动机技术积淀——如Valvetronic气门控制、高热效率燃烧——恰是其在发电效率与稳定性上的隐形王牌。
---
🌐 三、战略博弈:增程能否帮宝马夺回主动权?
宝马的布局显然经过精密推演。首款搭载车型选定旗舰SUV——第六代X5(代号iX5 REX),2026年发布;X3与X7随后评估增程版本。这种自上而下的打法,既维持品牌调性,也瞄准理想L9、问界M9的核心战场。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宝马的"动力三叉戟"战略:纯电(如NA0新世代车型)、高性能燃油、增程混动并行。CEO齐普策强调:"多路径才能应对转型不确定性"。尤其当宝马纯电车在华销量仅占15%(2025Q1),大幅降价仍难挽颓势时,增程成为其电动化进程的关键缓冲带。
智能化短板也在快速补齐。2025年宝马接连牵手华为(鸿蒙座舱)、阿里(AI大模型)、DeepSeek(车载AI),在智能语音、车机交互上密集落子。技术开放性与本地化合作,正成为其对抗新势力的新护城河。
---
🔮 四、前瞻:豪华车市场将迎来怎样的变局?
宝马的转身折射出整个行业的趋势反转:
- 混合动力复兴:2024年全球混动销量增速(58%)远超纯电(14.3%),说明用户更青睐"无焦虑过渡方案";
- 巨头务实化:从奔驰给纯电车加两档变速箱,到宝马重启增程,传统豪门不再执着"纯电信仰",转而专注用户体验;
- 技术融合加速:宁德时代电池、采埃孚电驱、华为智能生态——跨国品牌与中国供应链的深度绑定已成常态。
对消费者而言,一场"技术普惠"盛宴正在开启。当宝马X5增程版与理想L9站在同一起跑线,更高效的发动机、更精细的底盘调校、更成熟的品控体系,都可能成为用户决策的新筹码。而新势力们积累的智能座舱、用户运营经验,同样会反推传统车企进化。这场互相学习的竞赛中,真正的赢家永远是用户。
---
💡 写在最后:选择权回归用户手中
曾有人质疑增程是"过渡技术",但市场给出了最真实的回答: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好方案。宝马的回归,印证了消费者对"零焦虑+低油耗"需求的不可逆。随着2026年增程X5面世,豪华SUV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多元选择——要德系机械质感,或是新锐智能体验?这道选择题,终于交到了用户手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