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存在即合理”。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指:世间万物,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其合理性。然而,这样的解释太过于绝对,往往与实际存在的现象或问题背道而驰。就比如说,当今备受争议的电动车载人规定,显然不符合这一逻辑,对存在即合理就是一种讽刺。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电动车,座鞍设计明明允许坐两个人,但实际上不能载人。很多消费者对此不解,既然不允许搭载乘客,那为啥还要设计两个座位呢?电动车违规载人被罚50!车主反问交警:不准载人,那为什么设计后座?
最近,一位宝妈骑车送孩子上学,途中被交警拦下并罚款50元,原因是电动车违规载人。当时,车上只搭乘了一个小孩,按照常理来说似乎没有问题,这位宝妈也坚持认为自己没有超载。
然而,交警却表示:这不是超载问题,而是她的车辆压根不能载人。原来,这位宝妈骑行的是一辆轻便电动摩托车,按照规定确实不能载人。听完交警的说法,这位宝马彻底怒了:“既然电动车不能载人,那为什么还设计后座呢?”执法人员被问得哑口无言!
一、电动车载人规定多,各地标准不一引争议
我国的电动车种类很多,载人规定也比较复杂。根据《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被纳入非机动车范畴管理,在设计上只允许载一名12岁以下儿童,电动摩托车可以搭载一名成人,轻便摩托车不能载人。这些规定给人的感觉是,除了轻便摩托车不允许载人外,其他都可以载人。
但问题在于,市面上大量电动车属于超标、非标车辆,按照标准应归类为电动摩托车,但实际上属于“非机动车”。这些车辆虽然设计有后座,但由于未按机动车进行注册,导致处于"不能载人"的尴尬境地。这样一来,那就只有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可以载人了。
当然,有的城市对非标电动车载人管理较为宽容,允许搭载一人。不过,有的地方则严格执法,一经发现立即处罚,这种标准的不统一,让很多消费者感到困惑和不满。
二、明明设计有后座却不让用,这是厂商与政策规定的博弈?
市面上的电动车,绝大多数鞍座长度都超过50cm,从设计上来说都是“两人坐”。然而,实际使用却事与愿违,违规载人就要被罚,这是典型的“存在得不合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说到头还是厂商与政策规定的博弈?
首先,从产品设计层面来说,厂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实际使用需求,故意设计出带有后座的车型,方便搭载乘客。然而,这个后座却成了鸡肋,想切掉又可惜,想用也不让用!
其次,从安全角度来说,电动车本身安全系数就不高,如果全部允许载人,不加以控制,势必会增加道路风险,也会加重事故后果。为了安全起见,交警部门直接对电动车载人作出明确的限定和要求。
三、消费者如何应对当前规定?
“设计有后座却不许载人”的奇葩规定,折射出我国电动车管理转型期的矛盾,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产业政策等多方协同改进。当然,平衡这一需求是需要时间,改变这些规则更需要进行科学论证。
将来,随着电动车生产制造水平,安全技术水平、以及全民交通参与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电动车载人规定或许会适时做出调整。当前,电动车正处于井喷式发展时期,各种安全问题还比较严峻,违规载人事故频发。对于消费者而言,在现有规则下,合理选择电动车、合规载人、安全出行才是明智之举。您对电动车载人规定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发表意见或建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