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企的操作越来越像“快餐店”了,凑合凑合就开张,消费者的命难道比新品上市速度还不值钱?
有人觉得新能源车如今是“香饽饽”,走到大街小巷,到处充电桩、绿色车牌想躲都躲不开。别看风光无限、逼格满满,背后的那些门道,真是敢说就能让人吓出一身冷汗。事情就蹲那儿——你买车是图新鲜、环保、还省油,出门能装个“高科技上路”的面子,结果开着开着,突然发现这玩意儿安全到底靠不靠谱,心里真是犯嘀咕。你要问为啥,就说今天的事。
新能源车企们抢市场的速度,比小区抢车位还快——车型一波接一波,专挑着冬天黑河、夏天吐鲁番这些极端气候地儿,新能源测试车按五比一的阵仗和传统车混着拼。不是,那些新车型全都跑哪去了?没看见他们在外闯荡呀。这就是问题,在新能源车行业里,部分车企直接跳过严格测试,恨不得昨天把车画出来,明天就拉进4S店。路测都没有搞清楚,安全到底过没过关,谁心里不打鼓?你要是怀疑,其实网上早就有爆出来,有个品牌——名字咱就不点了,图个心安,人家推新车型前,能跑的测试路线屈指可数,真就随便几下内部小圈一转,立马环球营业。车主买回去,没两天,刹车踩不住、“咣”的一声事故就来了。弄出人命的也有,谁敢想啊!说白了,这就是“快节奏赶工”的直接恶果,坑了消费者,也毁了自己的名声。
说到软件,这年头谁还不整点智能化?新能源车最骄傲的不就是“上云”+“大脑”?可有些车企脑筋活络得很,死活学不会实实在在做人,事故一出,先不是想怎么补救,反而耍小聪明。靠软件,把出事前两三秒的锅一股脑甩给司机,反正程序员按两下键,后台留个操作痕迹,所有责任全都变成驾驶员自身问题。谁都明白,你出了事本来就懵圈,还要跟着软件算计,弄得一肚子气没地撒。对消费者来讲,买新能源车,本来图个新潮省心,谁知道一出事,厂商推得比二踢脚还高。这种操作能赢信任?说句实在话,今天是软件甩锅,明天就没人信你车子了。生生把本该牢靠的口碑也败光了。
还有更离谱的,打补丁凑合活。新能源车与众不同,不少缺陷都能“线上升级”,OTA成了救命稻草。可OTA真能解决根源?有车电池快起火了,车企不仅不赶紧召回修复,反倒暗搓搓地推个软件更新,口头上一套说辞:“放心,更新完后啥事没有。”结果几个月后,翻车了:又开始自燃,车损人伤,老百姓损失谁赔?这种遮遮掩掩的小伎俩能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问题根上不解决,把老百姓都当小白鼠,那可真是没人性了。
其实,召回本就不是丢人的事,反而是良心与胸怀的表现。国内玩新能源不是一两天,为什么全世界的车厂都有召回政策?因为汽车本质是大杀器,出了安全问题不能扯皮。老老实实召回修复,车主信你,业界也服你。就像有些大厂,出事敢拍着胸脯说:“出错我改,出的起这身价!”结果,名声越做越响,客户也越来越多。消费者向来要的不是完美无缺,要的是出事了你站不站出来,有没有责任心。
你想一想,车企召回,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交待,也对全体用户是警钟。比如同一批车有毛病,立马召回全测一遍,修好后大家都放心,这才叫长远发展。企业品牌也靠这个累计,做生意图的就是实在。要是哪天有企业不吭声,暗地把隐患埋起来,等下一批用户再翻车,这就是对社会极大不负责。汽车安全不只是个人的事,出事牵连全社会。每年高速公路那么多交通事故,背后要是因为技术缺陷,谁不心惊肉跳?
为什么新能源尤其得严抓?还有层道道,叫做“出海”。以前燃油车想进国外市场,常常是混个边角料,挑人家剩下的玩。如今新能源在海外已经成了中国制造的门面,这要是不把国内规范做到家,人家外商看一圈,问题全暴露了,还不被笑掉大牙?几十年前中国摩托车品牌折戟越南,拖拉机在非洲被骂成“拆迁队”,现在还要再来一次教训?这大国崛起的机会,真能浪费在自家惯着自家小毛病上?
中国汽车要想走上世界舞台,别光想着怎么赚钱省事,更重要的是建立可靠形象和底线意识。大家掏钱买你的车,不光是看价格,更是赌一把信任。信任这东西,贵着呢,一夜之间都能输个干净。你说,如果中国新能源车要是管不住自己,国内市场靠老乡们捧,国外可没人给你惯着。一有问题,媒体曝光,形象一夜崩盘。一地鸡毛,谁来买单?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不能搭在一次次侥幸和糊弄上。
头脑里还装着点责任心的老板,都该明白,车企不怕出错,就怕出错了装缩头乌龟。把消费者的安全和话语权当回事儿,才是真有担当。要真做到强监管、真整改,说不定哪天新能源这条路就能和德国那样靠口碑撑起半边天。别把责任当包袱,弄巧成拙,最后把金字招牌变成烫手山芋。
说起安全,有没有发现,这事其实绕不开“底线”二字。人能有底线,企业就不能没有。规则立起来,监管严起来,才能让创新这碗饭“越吃越香”,而不是沦为烫嘴的馊饭。市场这口锅再大,也不能背着明知有问题的锅盖,再把老百姓当试验田。今天说这些,不是危言耸听,是提醒每一个在看热闹、次次换车的新老车主:面对炫酷的新科技,您多留个心眼,这世上没有绝对的“无敌产品”,只有认真负责的车企,和愿意承担责任的行业领头羊。
话说回来了,新能源车不是躺赢的赛道,只有玩得起召回,兜得牢责任的,才能越跑越远。各位怎么看?您觉得召回政策能用来“护命”,还是马后炮?买车时,您信品牌还是信政策?留言区杠一杠,说说自己的故事——毕竟,咱都是为了自己的命,汽车不讲良心,咱还真不敢开。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