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工信部的申报目录,都像是在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跳出来的是个王炸,还是个惊吓。这次凯翼的海豚K7,就属于后者,它不是惊吓,它是直接把人干懵了,属于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母机的那种。
这车叫海豚K7。我寻思着海豚,那得是流线型,是优雅,是海洋的精灵。结果定睛一看,好家伙,这是一个把自己拍扁了,然后用尺子画出来的海豚。这造型,你说它是海豚,那俄罗斯方块都得过来认亲。这不叫硬朗,这叫对空气动力学竖起了一根中指,突出一个“爷不在乎”。这前脸,不规则的7字形大灯,K形灯带,黑化处理,感觉设计师在画图的时候,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这已经不是设计了,这是在进行一场充满了后现代解构主义的电路板拼贴艺术。
最魔幻的是什么?是这车的尺寸,长宽高5150/1760/2085mm。超过5米1的车长,但宽度只有1米76。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一根移动的法棍面包。是一条被门挤了的鲸鱼。它在物理形态上,就充满了对常规审美的挑衅。这种车开在路上,别的车看它都是竖着的。太阳都要给它整一个趔趄。
然后是侧滑门,还有6/7/9座布局。看到这里,我悟了。凯翼不装了,摊牌了。这压根就不是一台给普通家庭用的MPV,这是把“不务正业”四个大字刻在了DNA里。这车的核心用户画像,根本不是什么二胎三胎家庭,而是那些在城市夹缝中,试图用一辆车撬动整个生活的人。
来,我们来做一个思想实验。你是一个小老板,早上6点,你要拉一车货去市场,9座形态,把后排座椅全放倒,这就是一台回本神器。上午10点,你接了个公司的团建单,7座形态,拉着一群社畜去郊区假装很开心。下午3点,你摇身一变,成了机场接驳专线,6座形态,空间巨大,行李随便放。晚上8点,你把车停在夜市,打开侧滑门,里面挂满小商品,它就变成了一个移动的杂货铺。
这车就不是车,这是一个压缩毛巾,遇水则发,遇上不同的生活场景,它就能变成不同的形态。它把工具属性拉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一个同行看了都得傻眼的维度。当理想、蔚来还在琢磨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时候,凯翼直接掀桌子了,它告诉你,真正的需求,根本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是生存,是TMD生存。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到这种车,内心其实是复杂的。一方面我觉得它丑得惊天动地,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它诚实得让人肃然起敬。它放弃了所有关于“格调”、“品味”、“科技感”的伪装,它就是一个工具,一个让你放弃幻想,直面生活的冰冷工具。
然后我们再看动力,最大功率80千瓦的电机。一台能坐9个人,自重估计奔着2吨去的车,用一个80千瓦的电机。这简直就是一种行为艺术!这已经不是在开车了,这是在修行。开这车上路,你感觉自己不是在开车,而是在执行一次艰苦的物流任务,送的货就是你自己和你那疲惫的灵魂。你不会有路怒症,因为你根本就没资格发怒,后面随便来个买菜车都能把你秒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和这个世界和解,和自己和解。这个电机,它不是动力系统,它是佛学课的教具。
所以你看,这事的逻辑就通了。当所有人都挤破头在“智能”、“豪华”、“性能”这些赛道里卷生卷死的时候,凯翼,或者说它背后的奇瑞,突然就开窍了,悟了。它选择了一条没人走的路,一条通往“实用主义地狱”的路。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凯翼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它瞄准的,是那些连蛋糕屑都吃不上,但又必须活下去的人。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我把这车夸得有点多了,感觉像收了钱。但讲真,我就是欣赏这种不装的疯劲儿。新势力们天天讲故事,讲梦想,讲星辰大海。凯翼K7的故事只有一个字:干。它不跟你谈诗和远方,它只关心你今天的货拉完没有,明天的单子接了几个。
说实话,我最近腰不好,看见这种垂直的座椅靠背,总感觉是种来自工业设计的恶意。但转念一想,买这车的人,可能根本没时间关心自己的腰。新车会有6/7/9座版本,后排的那些人生接口是固定式的,靠背能折叠。注意,“人生接口”这个词我用的非常精准,因为坐上去的不是乘客,是不同的生活任务。这些接口不能调节,因为生活本身,往往也没得选。
所以,这台车存在的意义,根本不是为了卖多少台,而是作为一个坐标系,一个锚点,用来告诉所有人,在内卷的深渊里,究竟可以有多不体面。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所有人的狼狈。它不美,不快,不智能,但它能过,就是能过。在某些时候,能过,就是一切。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