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路上晃,突然看到一台岚图泰山在等红灯,从车窗看过去,那四颗激光雷达挂在车顶,看着就比问界M9那拼凑的样子更有未来感。司机转头冲我笑:你看这架势,得颠覆点啥。我回头盯着那车,心想:这不就是最近行业里火药味越来越浓的一个缩影吗。
今天我就想聊聊这台泰山。这事说实话,我也没彻底研究过它的每块芯片、每个参数,但体感一回来,差点觉得这车到底是硬核还是炫技。
先说个微情节——我跟一个销售聊:你们能配置到4个激光雷达?他说:能啊,华为 ADS Ultra系统,4个激光雷达都在车顶上。听到这我心里咯噔一下:这配置听上去是真的牛逼,但我心里也在想:这样大量堆料,成本是不是也蹭蹭在上涨?估算下来,这4个激光雷达,单买的话,光配件钱就得几万块吧(这段先按下不表),再加上算力,整个统筹下来,能不能撑得住40-50万的价格?这是个问题。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里面有一张泰山的内饰照片,那个中控屏的宽度让我有点惊讶。屏幕直逼两米宽,好像一面墙。这让我好奇:它到底是科技感还是炫酷?厂商在用技术堆料吸引眼球,能不能真用得上?这还得靠用场。
比对一下同价位的车型——比如问界M9,虽然官方介绍很牛,但缺少四激光雷达,只有两个,识别范围和细腻度上,难免差点味儿。这让我不禁问:厂家最后还是在用少点硬件,用得也厉害的策略,还是觉得硬一点更稳?我猜,厂商都不愿在技术落差上输,这是个战场。
供应链这块,我觉得像买房盖楼。激光雷达、芯片、电池,都是心头肉。要说这次泰山用上了800V的平台,像是超速跑车装了弹簧底盘——你怀疑它的厚道?没准,底盘其实比你想的还厚实。毕竟,大家都知道,尺寸和N9差不多,但要真比厚实,得看材料和设计细节。说到底盘材料,我觉得厂里为了成本可能用的也不是真金,但可别把成本压得太低,别到时候硬件先亏,软件还在后面补。
我还在想:自动驾驶能不能达到M9的水平?多数人会说:L2、L3都没问题,甚至未来L4。问题是——为什么我还是不敢全信?因为安全,毕竟才刚使劲发出全主动悬架、后轮转向这类豪华配置,实际下一阶,何时实现?(这段先按下不表)
刚才想到,像这种大块头,空间布局、轮毂设计都很重要。比如这次预估22寸轮毂,实际上尺寸居然能把气场撑起来,你会不会觉得,未来的SUV大尺寸其实可以变成标配?我心里藏着一个猜测——也许,未来的豪华车,用材、配置也能像天花板一样更厚实。
对了,这车价大概定在40-50万——我大致猜的,不确定。以市场行情看,腾势N9起步38.98万,极氪9X预售更靠近50万,问界M9都在这个区间。如果泰山真走价格与性能挂钩的套路,其竞争压力不小。
我在想:为何岚图能从梦想家到追光L,再到泰山,你觉得他们的策略是不是越来越大胆?我觉得,岚图就是用颜值+配置+技术不断撬动市场。这样的硬核堆料,万一价格做不好,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说到设计,我偷偷用镜头扫了一下:这个竖立的车标是不是更有力量感?我觉得,可能更好看一点。毕竟,车厂都在想:我要怎么让别人一眼认出我?或者,这其实是个心理战。你们喜欢比问界M9更有棱角的外形吗?还是觉得稳重的造型更靠谱?
既然说到这,我有个疑问:要不要在未来买车的时候,也考虑材质+配置一样的细节?底盘硬朗不太会弯,还是悬架调得细腻?你们觉得,厂家到底是为了硬实力,还是花哨表现?
我对这车的坦白心情就是——我对这些超级堆料车,有点嫌麻烦。技术再牛,再厚道,真用起来才算数。毕竟把激光雷达一搭,是不是就意味着认路快,安全性高?我能不能想象这个激光雷达吊在上面,用得溜的场景?就像打游戏时,装备越多,反应越快。
说到这,我突然有点不写了——会不会厂商为了硬件堆料,把成本压得太多,反而影响了整个体验?假如未来出个升级包,一堆软硬件都能硬核升级,反而更划算。你们觉得呢,用在家里买智能音箱,升级一两个智能硬件是不是更踏实?
总结一句:这台泰山,看得出来,岚图是真的很拼。跑得快、能造、智商线更高的配置都堆上去了。可不可以说,它其实是在用这股硬核牵制市场中的江湖? 就像你在市集买菜,觉得够用就行,但大牌都能整出这堆稀奇古怪的配置——难道真只是炫技吗?难道未来的智能SUV,看得见的配置和用得上的技术,会不会开始分离?
这也是个悬念。不知道你们觉得,一个车上装了四个激光雷达,是不是就意味着识别变化慢慢变快了?还是说,这硬件堆出来的性能,仅仅是看着炫——就像那些比赛用车,硬件再厉害,不一定用得顺手。
我也是在想——这次岚图泰山到底能不能打破问界M9的市场地位?在我心里,这更像是一场硬件对决。不过啊,我还是真好奇:都用科技堆料了以后,到底能不能耐用?还是觉得硬件越堆越脆?
这台车,零百加速我估算来个4.5秒(体感),续航测试一下,能跑到1400公里,说到底还是要看实际体验。反正,我慢慢期待,也在琢磨:是不是未来每个豪华SUV都得配这个天花板配置?还是说,普通消费者还是会更喜欢实用省事的?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