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车,高速上“全家出动”,有人吃瓜有人跳舞有人晒娃,朋友圈直接变吐槽大会。可现场最真实的镜头,怎么看都绕不开一群新能源车主,一手拿着充电卡、一手刷手机,脸上写着两个大字:等等。
谁开新能源车谁懂,提前充满电,早早出发,地图导航看着一路畅通,结果没跑多久心率飙升,眼睛死死盯着那块电量表,车速蹭蹭往下掉,外面堵车长龙,人都快“掉头发”。看到服务区,心里乐一乐,充电桩全满要排,队比上厕所的还长,队尾都要看不到头。三小时候轮到自己,前面大哥已经跟后座躺成一体,旁边小孩都快背乘法口诀表——这画面,谁不说一句辛苦了?
每次堵长假,新能源车主直接体验“向电而生”,谁都想早点上路,结果最快的不是自己,是电量掉得比掉粉还狠,从百分之八十到一半不到,车还没挪,电快没了。打开某APP,发现附近的服务区全部“已满”,地图红得像高血压患者。说去下一个?导航显示40公里,电池显示最多还能跑30。再不赶紧,家人都快提议下高速买辆二手摩托。
燃油车,三分钟加满油,出门一路畅通无阻,窗口一关,收据一打印,心里有底。新能源,三小时排队充电,有人在群里找攻略,有人开玩笑“能不能打包带一块电池”。现实情况,充电桩数量有限,冷天冻手,服务区人多车多,谁都想快点走。有车主聊,对面来了一辆拖着充电发电车的新能源大哥,直接拉个插板,排队太久干脆路边临时充,这画面连续出现,“救急充电”成为新节假日现象。
有人问,换电站“救命稻草”有效吗?答案尴尬,高速公路上能找到换电站比中彩票还难,大多数都是固定品牌才能用,谁不是蹲在服务区里望穿秋水。投入一座换电站,成本高达500万,能用的人也就那几辆自家品牌的车,其他车主只能眼馋,现实里跨品牌充电电池难比跨省买水果,车企“各玩各”的闭环,没法解决“大家一块用”的问题。数据摆在眼前,换电站数量连充电桩都不到六分之一,哪家车企敢说自己全覆盖?
别的行业早就卷死了。咖啡收款速度追不上手冲速度,便利店扫码走得快,新能源补能却还在过“慢生活”,充电长队年年出现,也没见多少改进。有人说,平时充电桩都在“晒太阳”,没人用,高峰期全挤在一块,电网公司都得出动移动充电车,公路上成了移动“发电厂”,明明有资源,为啥用得这么局促?
根本原因根本就是,新能源车主的需求和现实供给压根对不上。节假日出行反映问题,新能源长途续航说得热闹,真出门的时候焦虑全来,补能配套还在“试验田”里跑圈。这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背后是城市和长途用车场景的鸿沟,车企说要自研电池,网传要推跨界换电可落地难;服务区投资就见不着马上收益,大家都在观望,根本求个“稳字”。平时说新能源方便容易,真带娃出高速,谁都能讲出几条“堵车段子”。
行业的问题更明显。就像节假日电网启动救急一样,今年新能源车销量爆高,可高速公路配套没跟上,城市里什么便利,出门就全靠“抢”。充电桩布局跟着人流量走,服务区却是大部分时间空闲,缺乏弹性调度,遇上全员出动直接原形毕露。燃油车的效率燃油供应、加油站选址早就“超稳定”,新能源补能想跟上得靠整体系统迭代。不同品牌跨界整合,补能标准互通,还得政策和市场通力合作,光卖车没人管充电站,后面堵车永远升级。
有人自嘲,新能源高速出行像打副本,提前卡点,补血、补电、拉人组队,堵车还陪娃写作业,机器人战队还没普及,每个人都是电池工。也有人直接吐槽,“以后出门带块电池,充电比开车还费劲”,梗都用尽,谁家亲戚还敢让你开新能源回家探亲?
说到底,新能源不是不给力,技术升级,续航越来越高,可长途场景、高峰需求如果不解决,用户体验还会尴尬。节假日堵车成新常态,补能配套跟不上反馈,每年都有人吐槽就说明行业没彻底“卷明白”,大家不怕堵车,怕的是“排队干瞪眼”。只有产业、政策、车企、服务区一起协调,补能标准稳了,车主才有安全感。
对新能源行业来说,高速充电需求是短期爆发没错,技术突破和基层服务都要提速才行,城市里日常充电方便,节假日出门却是考验“应急体系”。行业高管可以开会,政策可以刺激建设,用户焦虑却是真实体验,场景化配套才是根本。新能源车主今年国庆高速又“上热搜”,不是吐槽,是底层用户诉求没人解决的集体共鸣。
谁懂新能源车主的痛,充电三小时,堵车八小时,回家还得复盘攻略,明年还是得选一条“低流量”路线,人没变,路也没拓宽,补能设施每年讲提升,车主都等着看,随时“见招拆招”。我们已经见识过中国道路建设速度,也见识过新能源创新能力,这一块短板终归会被补齐,只要有人用、有人关注、有人为大家“多想两步”,将来高速服务区也能像加油站一样灵活排队。
国庆堵车,也让补能问题彻底摆上桌面,新能源车不是只在城市里飙,真正要做成全场景通行,谁家的配套设施要提速,车企、运营商、政策方说做能做,车主才会不再焦虑。出门不怕堵,怕的是电力衰减、补能跟不上,行业要正视最真实的用户需求,别光停在PPT。现在这个痛点既是机会,谁能解决卡脖子难题,谁能走得远。
本文章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