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限速惹争议,速度与安全如何平衡,车企该如何抉择?

小米“飞车门”:速度与安全的边界在哪里?

“驾驭烈马,需先驯服自身。”小米汽车这次栽了个大跟头,1500匹马力的SU7 Ultra,还没驰骋赛道,就先在舆论场上翻了车。

小米SU7限速惹争议,速度与安全如何平衡,车企该如何抉择?-有驾

这哪是OTA升级,分明是玩弄车主!

5月1日,微博热搜榜上,“小米SU7 Ultra限制1500匹马力”赫然在列,2000多万阅读量,近万条讨论,车主们的愤怒如火山喷发。

导火索正是小米汽车那场所谓的“史诗级”更新,新增“动态分级超速提醒”、“排位模式圈速考核”等功能。

小米SU7限速惹争议,速度与安全如何平衡,车企该如何抉择?-有驾

说穿了,就是给这匹1548PS的烈马套上缰绳,想体验极致速度?

先去赛道跑圈,达到“官方建议成绩”再说!

试想,你花重金购入一辆超跑,渴望的是风驰电掣的快感,如今却被告知要先“考试”?

这就好比买了把绝世宝剑,却被锁在剑鞘里,任你如何捶胸顿足也无法拔剑出鞘。

小米SU7限速惹争议,速度与安全如何平衡,车企该如何抉择?-有驾

车主们的愤怒并非无理取闹:“冲着高马力来的,如今却成了摆设!”、“未经协商,单方面更改,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

诚然,有人支持小米的做法,认为1500匹马力对于普通驾驶者而言过于凶猛,如同脱缰野马,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然而,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超跑品牌同样拥有千匹马力,却未见类似限速举措。

这不禁让人质疑:是小米真的为安全着想,还是品牌自身定位的摇摆不定?

小米SU7限速惹争议,速度与安全如何平衡,车企该如何抉择?-有驾

小米的回应更像是火上浇油,辩称这只是“极少用户的灰度测试”。

这种说法无疑是自欺欺人,面对汹涌的舆情,最终不得不撤回更新。

如同端上一盘“黑暗料理”,客人拒食后又悻悻收回,徒留尴尬。

小米SU7限速惹争议,速度与安全如何平衡,车企该如何抉择?-有驾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若真想限制马力,保障安全,理应提前公示,而非偷偷摸摸搞“突袭”。

购车前就应明确告知性能政策,让消费者自主选择。

如若真担忧1500匹马力带来的安全风险,当初又何必将这匹“烈马”推向市场?

小米SU7限速惹争议,速度与安全如何平衡,车企该如何抉择?-有驾

小米“飞车门”事件,折射出科技进步与安全责任之间的微妙平衡。

科技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蕴藏着风险。

如何在追求速度与激情的同时,守护生命安全,这是摆在所有汽车厂商面前的时代课题。

正如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所言:“即使是最 swift 的骏马,也需要缰绳的约束。”小米的初衷或许是好的,但方式方法却值得商榷。

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在产品研发和宣传中将安全置于首位,切莫让科技的进步成为脱缰的野马,酿成难以挽回的悲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