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纯电还是混动,楼下老李的真实用车场景,比亚迪销量数据揭示背后真相

纯电还是混动?比亚迪7月销量数据背后的用车选择

前两天,楼下老李在小区门口跟我唠嗑,说他家那台插混快一年了,平时上下班、接娃放学,全靠充电桩,油箱几乎没碰过。结果前阵子去趟外地亲戚家,高速上还真有点虚——明明能加油,就是不想用,总觉得“亏”了似的。这话听着挺熟悉,我表弟去年刚买元UP,也是差不多心态:市里跑得多,一年到头真正需要长途的次数屈指可数。

纠结纯电还是混动,楼下老李的真实用车场景,比亚迪销量数据揭示背后真相-有驾

其实身边不少人纠结买纯电还是混动,都绕不开这几个问题:续航焦虑、保养费用,还有日常到底怎么用。可最近比亚迪的销量一出来,这事儿又有点新变化。

七月份,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卖出去三十四万多辆,其中纯电增长猛得很——群里有人调侃说,现在看插混销量反倒掉下去了,以前五五开,现在明显偏向纯电。有师傅分析,这不是车型本身的问题,更像是大伙儿对“怎么开车”这件事,有了新的认知。

纠结纯电还是混动,楼下老李的真实用车场景,比亚迪销量数据揭示背后真相-有驾

我印象最深的是维修站张师傅的话:“你看啊,纯电就一个大‘板砖’(指动力总成),结构简单,不爱坏。啥都省心。”他还举例,说之前遇到个秦PLUS DM-i用户,每次低于20% SOC(剩余电量)发动机介入,就抱怨动力顿挫,还问是不是哪里坏了。其实不是毛病,是原理如此——发动机、电机切换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有衔接感,而且如果赶上高速超车,那种迟滞感让人手心冒汗。这种情况在增程和插混都见过,好些司机第一次遇见,还以为要进厂修呢。

说回保养,小区邻居王姐吐槽她那台宋DM每次做小保养都贵,“虽然周期拉长,但一次下来也要六七百”。反观她闺蜜买的元UP,小保200块搞定,两万公里才进一次店。“以前总觉得新能源麻烦,其实越简单越好。”王姐还特意提到,她试过查底盘有没有锈斑或者异响,因为北方冬天撒盐厉害,但售后师傅说现在主流都是全铝合金悬挂+封装处理,不太容易出问题。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这么干净利落,有朋友在南方沿海城市开了一年,下摆臂生锈点还是会出现,不过厂家质保期内基本给换新。

纠结纯电还是混动,楼下老李的真实用车场景,比亚迪销量数据揭示背后真相-有驾

再聊聊驾驶体验。我试驾过几款插混和纯电,对比下来区别挺直观:同样踩油门,亏电状态下插混就是肉一些。不止是账面参数,比如理想L6标5.4秒破百,可一旦进入强制燃油模式,加速慢得连出租司机都能追上你。有群友自测视频发出来,从80km/h加速到120km/h,用时翻倍,他自己笑称“瞬间变成公交司机”。

还有一点大家可能忽略,就是冷门配置。我偶尔关注售后论坛,有人提起某些高配版配备主动热泵空调,在冬天可以节省10%左右续航损耗。但这种东西销售一般不会主动讲,大多数消费者也不知道该咋选。另外像智能预热系统,据说可以提前给座椅、电池包升温,对于北方零下十几度早晨启动特别友好。不过价格嘛,也确实贵个两三千块钱,看个人需求吧。

纠结纯电还是混动,楼下老李的真实用车场景,比亚迪销量数据揭示背后真相-有驾

补能方面,其实今年春节回老家路上,我特意观察了一圈服务区充桩情况,大部分时间排队现象并不严重。一位老司机提醒我,如果担心节假日堵桩,可以下载几个不同品牌APP错峰查找位置,比如星星、蔚来这些第三方平台覆盖面广些。而且现在15万元以上的新款基本都有400V甚至800V高压快充方案,据销售顺嘴一提,“二十分钟从20%冲到80%,喝杯咖啡功夫就行”。不过据说兆瓦闪充目前主要集中在旗舰级别车型,一般家庭用户暂时体验不到那么极致速度,但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顺便八卦一句,上个月微信群里传出个段子,说隔壁县城一家修理厂老板悄悄收购二手增程式旧车,然后转手卖去西部山区当工程巡逻用。据他说,那边公路条件差,经常断网没信号,所以带发动机兜底更安心。但对于我们这些城市居民一年难得跑两三次远路,多半时候都是围着城区转悠。所以不少人干脆直接选了台续航400公里左右的纯电,再留着原来的燃油轿车应急,两全其美吧?

纠结纯电还是混动,楼下老李的真实用车场景,比亚迪销量数据揭示背后真相-有驾

最后想到件趣事,上周末洗完车碰见隔壁栋的小杨,他去年坚持买插混,现在却琢磨着换成汉EV。他笑言:“早知道天天当‘大号手机’使,还不如一步到位。”旁边技师搭腔:“谁年轻时候没折腾错?”这一句倒是真贴切,把很多人的心理写透彻咯……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