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在话,最近奇瑞这出戏,着实让人看得有些腻味。
前脚刚因车子硬抗住125km/h的怼撞,车里人毫发无伤,被赞叹其筋骨之强;后脚自家一位高管就在车友群里,阴阳怪气地贬损友商,这番做派,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剧情反转,比狗血剧还抓马。
先聊聊这“怼撞保命”。
瑞虎8Pro这事儿,确实够硬核。
试想一下,高速路怼上收费站,那股蛮力得有多可怕?
车子能把人护住,这安全性真心没话说。
也难怪大家对奇瑞的好感度,像是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
说到底,买车谁不是为了图个周全?
这种极限状态下的表现,比啥天花乱坠的广告都来得实在。
工程师们估计没少费心思,高强度钢、笼式车身,危急关头真能当救命稻草。
如今这世道,车企们卷配置、卷价格,可安全才是压舱石,奇瑞这波算是站稳了脚跟。
可话音未落,高管姚飞这茬儿就来了。
在人家竞品新车刚面世第二天,就跑到车友群里一阵冷嘲热讽,遣词用句还挺犀利。
“烂车”、“二排憋屈”、“音响稀烂”,这话说得,剑拔弩张的。
完事儿还直接解散群聊,账号设成私密,明摆着不想让人嚼舌根。
结果呢?
还是被扒了个底朝天。
这事儿一出,舆论哗然。
这高管,是嫌自家销量太滋润了吗?
这种大庭广众之下踩低别人的行为,实在缺乏格调。
奇瑞的反应倒也麻利,赶紧出面赔礼道歉,把人给停职了。
执行副总裁李学用也表态了,这违反了公司章程,要谨守谦逊和开放。
不过说回来,这事儿背后,折射出的端倪可不少。
其一,表明奇瑞风云A9和吉利银河星耀8之间的竞争,已经到了短兵相接的境地。
都是10万级混动轿车,正面硬刚,压力可想而知。
其二,也暴露了奇瑞内部管理可能存在疏漏。
高管的一言一行,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脸面,这种失控的局面,着实不该发生。
实话说,销量数据明晃晃地摆在那里,赤裸裸地揭示了现实。
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到4月,奇瑞新能源车卖了15.34万辆,而吉利新能源车卖了44.06万辆,差了将近三倍。
这鸿沟,确实让人如坐针毡。
风云A9想跟银河星耀8扳手腕,压力山大。
面对这般重压,奇瑞也没坐以待毙。
又是搞技术联盟,又是玩资本运作,想给自己多攒点本钱。
跟科大讯飞合资成立公司,鼓捣智能音效系统,想在汽车声学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
这年头,光能跑路不行,还得会唱歌、会耍贫嘴。
奇瑞还注册了一大堆商标,诸如“奇瑞子期”、“子期和鸣”,剑指智能座舱和人机交互,看来想在智能化方面整点新花样。
坊间传闻,奇瑞还打算在香港IPO,筹措15亿美元,有了银子,才能更好地推进新能源转型。
此外,奇瑞还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设立了一个海外协同创新中心,搞电动化、智能化等核心技术研发。
这“技术出海”,也算是战略升维了,不再只是倾销产品,而是要跟全球顶尖的科研院所联手。
可话说回来,行业洗牌只会愈演愈烈,市场蛋糕随时可能被重新划分,新技术研发也充满了变数,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更是难以捉摸。
奇瑞的突围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回到最初的“怼撞保命”,这事儿的确给奇瑞攒了不少口碑。
可高管的“拉踩”事件,又让这份信任大打折扣。
一个企业,既要埋头钻研技术,也要抬头审时度势,更要约束好自己的人。
安全是基石,技术是翅膀,但优良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才是走得更远的关键。
但愿奇瑞能从这次风波中汲取教训,别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毕竟,消费者看重的,不仅仅是车子的安全性,更是企业的担当和价值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