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动三轮车事故频发,责任划分有讲究,这些规定老人要知道

最近北京街头,老人骑电动三轮车横穿马路出事儿的新闻真不少。咱身边不少大爷大妈都爱骑这种车,买菜、接孩子确实方便,但安全隐患也跟着来了。要是真出了事故,责任到底咋划分?今天就结合北京的交通规定和实际案例,给大伙唠明白。

北京电动三轮车事故频发,责任划分有讲究,这些规定老人要知道-有驾

先说说北京对电动三轮车的管理。现在可不是随便骑就能上路的,政策卡得挺严。按照 7 部门联合发的通告,专门跑运输的电动三轮车得去备案登记,车身还得挂专用标识,而且只能在注册的区域里跑,跨区送货那是不行的。有些大爷大妈觉得车上加个棚子能遮风挡雨,其实这属于非法改装,被交警查到得受处罚。

另外,别看电动三轮车属于非机动车,上路规矩可不比机动车少。像得靠着机动车道右边走,不能逆行这些,要是违反了,按《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也是要挨罚的。这些规定其实都是为了大伙安全考虑,但总有人不当回事儿。

北京电动三轮车事故频发,责任划分有讲究,这些规定老人要知道-有驾

就拿去年丰台发生的一起事故来说,72 岁的王大爷骑着没备案的电动三轮车,车上还加装了铁皮车棚,非要从辅路逆行横穿三条机动车道。当时路上车开得都挺快,一辆小轿车根本来不及刹车就撞了上去。交警调监控、做鉴定发现,王大爷这一趟操作下来,违反了三条规定:没备案登记属于无牌上路;逆向行驶本来就危险;横穿马路既没下车推行,也没好好观察路况。最后判定王大爷负主要责任,得承担 70% 的责任。开车的司机因为没完全注意观察,也担了 30% 的次要责任。

其实这种事故责任划分是有门道的。简单来说,谁的错大谁担的责任就多。要是老人逆行、无牌、非法改装全占了,那大概率得负主要责任;要是开车的司机完全遵守交规,最多也就是次要责任,甚至无责。要是双方都有问题,比如老人横穿马路,司机又超速了,那责任就按比例分摊,常见的就是五五分或者四六分。

北京电动三轮车事故频发,责任划分有讲究,这些规定老人要知道-有驾

咱给家里老人提个醒,骑电动三轮车可得守规矩:先看看车上有没有备案标识,没有的赶紧去办;过马路一定走斑马线,最好下车推着走,左右多瞅两眼;别为了图方便就给车加棚子,万一翻车更危险。开车的朋友遇到电动三轮车,提前减速到 40km/h 以下,特别是在辅路和主路交汇的地方,多留点神。

北京电动三轮车事故频发,责任划分有讲究,这些规定老人要知道-有驾

也希望管理部门能多到社区给老人们讲讲这些规矩,比如办个 “银发课堂” 啥的。在老人经常出没的地方,多设点反光提示牌,减少因为不懂规矩引发的事故。毕竟道路安全得靠大家一起维护,少一起事故,咱心里也能踏实点。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