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那天在群里甩了几张照片,说是新雷克萨斯GX的海外实拍。
我点开一看,差点怀疑他是在给我发科幻电影剧照——黑得像刚从火山口爬出来,棱角锋利到让空气都不敢靠近。
那种气场,不需要发动机声浪,就能让隔壁的小型SUV默默往旁边挪半米。
而等我翻到配置表的时候,那股“只是好看”的念头立刻被推翻,这车不仅凶,还真有两把刷子。
说GX就绕不开兰德酷路泽。
陆巡是泥泞荒地里的老兵,几十年风沙雨雪都没削掉它的骨性;而GX更像穿着定制西装的野外猎人:白天可以去五星酒店谈生意,周末也能带你去戈壁追日落。
这次的新款 GX 550 PREMIUM 上了3.4T V6双涡轮增压,全时四驱加中央差速锁,一副“不服来战”的架势。
海外售价折合人民币47万出头,在豪华硬派SUV圈里算不上离谱,但绝对不是你买菜清单上的名字。
第一眼盯住的是前脸,中网还是那个大纺锤,只不过内部变成熏黑横格栅,两侧线条向下延伸,让整个车头像随时要扑过去咬猎物一样。
灯组细长、锐利,下方护板恰到好处地撑起越野感,又不至于显得粗糙。
这种比例很考验设计师,因为稍微失手就会变成夜市改装风,而这次明显稳住了节奏。
从侧面看,它的肌肉感很直接,却不臃肿。
黑色轮眉和踏板,加上运动化多幅式黑色轮圈,从B柱一直延伸到行李架全程暗色处理,比那些为了潮流硬喷奇怪撞色的城市SUV自然太多。
我还记得几年前某品牌搞悬浮顶效果,把车喷成奶茶撞咖啡,被网友骂惨——雷克萨斯这笔倒干脆,没有炫技痕迹,却自带故事背景,你站在旁边不用摆造型,它自己就在讲戏。
尾部依旧厚实,高位刹车灯藏进突出的尾翼里,两边贯穿式尾灯用一条细饰条镶嵌英文标识,看起来耐看又低调。
这类设计最怕比例失衡,一旦过火就容易沦为廉价模仿,新款显然没踩坑。
在阳光下,你甚至能看到它漆面的深层反射,有那么一点老美皮卡的味道,但比皮卡精致很多。
坐进驾驶舱,就是熟悉的雷克萨斯味儿:真皮三幅方向盘、12.3英寸液晶仪表盘和14英寸中控屏融成一个整体,该保留的物理按键全在,用料软质覆盖配镀铬与缝线收尾,看着舒服摸着也顺滑。
有个小细节让我忍不住笑——A柱扶手,这玩意城市SUV一般不会做,因为多数时候没机会抓着冲烂路。
但新GX保留了,就跟一个平常戴领带的人袖口露出登山表一样,很懂暗示。
动力数据摆在那里:349马力、649牛米扭矩,再匹配10AT变速箱,高速超车基本就是油门轻点,对方后视镜只剩你的影子。
如果每天只是堵二环高架,那这些数字更多是一份心理安慰,可到了雪地或者戈壁,它才是真正值回票价的时候,那种底气,是政策限排版2.4T给不了你的。
在北美或中东,大排量是身份符号,是朋友圈里的底气,我们这里则更强调油耗和平衡政策红线,所以同名车型不同性格,也算一种策略性的割裂吧。
问题来了,现在愿意为豪华标签付溢价买硬派越野的人越来越少。
他们宁可选便宜一些但机械素质扎实的丰田普拉多或坦途,把省下的钱投进绞盘、防滚架、大脚胎这种装备。
而追求舒适性的用户,又未必真的需要中央差速锁和全时四驱,他们关心的是座椅按摩有没有三档温度。
所以,新GX到底想讨好谁?
这是跨界产品都会遇到的一道选择题,也是市场定位必须面对的问题——既想保持血统,又想卖给更多人,这事本身就矛盾。
我个人觉得,它最大的魅力就是夹缝中的坚持。
不放弃豪华,也死守越野基因。
在这个电动车铺满街、同质化严重的大环境下,这份倔劲已经够稀缺。
如果有人问值不值得入手,我可能会先抬眉,然后丢一句:“你是真的需要一台既能陪你走沙漠戈壁又能去五星酒店接客户的吗?”
如果答案肯定,那么广告词都不用听,你已经找到理由了。
国内版会上更大动力吗?
我的直觉告诉我是,只不过时间节点要看政策松动程度,到那一天,很可能出现抢购潮。
在此之前,我们只能羡慕海外媒体评它为2024最佳SUV,再看看自己的钱包余额……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圣诞老人,大V6也是别人家的快乐,所以偶尔酸一下也正常啊。
所以,如果哪天有人再聊城市SUV和纯粹越野之间区别,可以把新GX搬出来当例子,让他们自己判断混血基因香不香。
不过友情提示,试驾一定找段烂路,否则永远不知道它真正勾魂的位置在哪儿——毕竟纸面参数再漂亮,也比不上泥浆飞溅那一瞬间带来的笑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