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一张PPT投在现场大屏,背景白得晃眼。台下手机纷纷举起,短暂的安静里,李斌穿着标志性的深色夹克,笑着说:“座座都是VIP。”那一刻,谁都以为他要开启新一轮梦想叙述。但实际上,蔚来这场新车发布会,几乎变成了一场“财务公开说明会”。
新车L90静静地停在聚光灯下,外界却更盯着包装之外的数字:累计亏损破千亿,季度净亏近七十亿,组织优化实际就是裁员,销售团队一口气精简了四成。记者们刚拍完照片,纷纷举手发问,有人甚至直接:“你们,能挺过今年吗?”
蔚来已经习惯了把最大的不安光明正大端上台面。李斌没回避:延续着一贯的坦诚——或者说,是被逼到墙角后的坦诚。他说公司研发投入一直全部费用化,所以亏损透明、负债表干净。但这套“透明账本”逻辑并没人买账。一位媒体同行在发布会场下悄悄吐槽:“没有现金流,一切都是纸面游戏。”
而真正的火药味,来自观众和用户群体。他们的评论常常冷烈得没给企业家留余地:“强调亏损透明有什么用?你敢不敢不烧钱?”有人甚至调侃:“别让他跑了!”你能感受到,资本和用户的耐性,已经到达了临界边缘。
每当财报公布,市值的波动像心电图,一道道高峰紧跟着深深谷底。蔚来的财务困局,不只是国内新势力的缩影,更是这个时代技术理想主义和资本硬逻辑正面相撞的关键节点。你以为的“组织优化”,在一线员工群里实际是一次次裁员通知的清晨。沈斐试图用“队伍匹配市场变化”轻描淡写,但没人真信销售体系缩水能带来什么奇迹。
更隐秘的,是芯片自研部门神玑的命运转变。去年还被视为蔚来技术伟力象征的NX9031芯片,现在开始对外寻求融资。李斌说,希望“开放给行业”。外表是共享,实则是无奈,是资本拧紧的水龙头下,技术理想不得已换气。有人揶揄:核心技术都要拆分融资了,这说的是“共赢”,但投资人更在意的是“止损”。
站在决策桌前的李斌,也经历了信心动摇的时刻。在面对媒体提问时,他承认:公司过往三年确实没达到预期。更扎心的数据浮到台面——今年上半年,蔚来只交付了11.42万辆新车,根本不及理想和小鹏。全年要完成44.4万的目标,下半年每月要卖出5.5万辆,这几乎是上半年平均数的三倍。
在业内讨论群里,关于蔚来“掉队”已不是新鲜话题。有人举例:零跑、理想早已扭亏,小鹏也稳步缩小亏损,只有蔚来还高举研发大旗、净亏持续放大。你说是技术信仰也好,是管理僵化也罢,没有销量就养不起天价团队和天马行空的研发预算。
但也有另一派观点浮现:蔚来最大的价值,或许根本不在于短期业绩,而是那些看似烧钱、实则搭建未来壁垒的底层投入。2025年可能真的就是他口中“收获之年”吗?这一年,技术能否转化为量产红利、能否撑住整个公司向盈利爬坡的最后窗口?投资人和用户都在观望。
在外界质疑压力下,蔚来也开始玩起时间的策略。今年“蔚来日”提前到秋天,未雨绸缪地赌一把第四季度的重磅产品交付。节奏调整背后,试图用短平快的现金驱动,给自己续命。可当下的技术精神和现实经营之间,究竟还能拧到多紧?“能不能躲过今年最难的一季”,成了悬而未决的悬念。
一个创业十年的企业,为何走到了被全网倒计时的节点?这背后折射出的,还不仅是蔚来一家的困局。当技术理想撞向资本铁幕,该妥协,还是该硬扛到底?你会站在李斌一侧,为千亿研发投入捏把汗,还是拥护市值逻辑,认定亏损即原罪?
故事尚未完结。有多少曾经的蔚来车主和老员工,在夜深时分心里偷偷问了一句:自己参与的这场坚持,到底是黎明前的黑暗,还是最后一程?
假如你是蔚来的决策者,你会主动收缩阵线,还是加倍赌注在理想主义上?而对那些还未离场的蔚来人而言,这场关于理想、现实和底线的拉锯,还会持续多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