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美市场遭遇关税与补贴瓶颈时,亚非拉市场已悄然成为 “新蓝海”:比亚迪在泰国市场快速打开局面,上汽 MG 在印度新能源领域站稳脚跟,蔚来通过合作模式登陆中东 —— 这些案例印证,亚非拉的增量机遇远大于欧美存量竞争。想抓住这波机会,关键要懂市场、做适配、控风险。
一、亚非拉 3 大区域:各有黄金机遇
亚非拉不是 “单一市场”,不同区域的机遇点差异明显,精准切入才能见效:
东南亚:政策 + 资源双红利
东南亚多国对新能源汽车推出利好政策,如部分国家免征相关税费、提供购车补贴,还规划专属产业园区吸引企业落地;部分国家拥有电池生产核心原料资源,车企就近配套可降低物流成本。当地消费者对经济型车型接受度高,契合中国车企的产品优势。
南美:转型需求 + 基建缺口
南美市场虽长期以燃油车为主,但能源转型已成为政策方向,部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减免工业税收,还计划推进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当地老旧燃油车占比高,消费者对低成本、长续航的新能源汽车需求迫切。
非洲:低价刚需爆发
非洲地区燃油使用成本较高,新能源汽车的低使用成本成为核心吸引力。当地消费者更偏好入门级车型,且对车辆耐用性要求高(以应对复杂道路条件),中国车企推出的定制化车型贴合这一需求。
二、产品别照搬国内:3 个本地化适配方向
亚非拉市场需求特殊,“国内车型直接出口” 行不通,需针对性改造:
气候适配:东南亚高温高湿环境对电池性能影响较大,部分车企优化电池热管理系统,减少续航衰减;印度等地区沙尘较多,车企提升车辆空气过滤系统等级,降低用户投诉率。
场景优化:印尼等地区小商户有载物需求,车企推出货箱尺寸更适配的车型;中东部分偏远地区充电不便,车企通过提升车型续航、配套移动充电服务解决痛点。
成本平衡:南美市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车企精简非核心配置,聚焦空间、续航等核心需求,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竞争力;非洲市场采用更适配的电池类型,兼顾成本与安全性。
三、避坑关键:龙易查破解信息差
亚非拉市场的最大风险是 “合作踩坑”,如经销商资质不明、供应链企业信誉存疑、政策解读偏差等,龙易查作为专业企业查询工具,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验资质:通过龙易查输入合作方信息,可查询企业经营状态、注册背景、是否存在纠纷记录等,帮助车企识破资质不足的合作方,避免潜在损失;
解政策:龙易查收录全球多地市场政策信息,可辅助车企了解目标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合规要求、税收优惠等;
促协同:供应链企业通过龙易查展示自身资质,方便车企评估合作可行性,也有助于车企带着供应链伙伴 “打包出海” 时,实现高效协同,加快项目落地进度。
亚非拉不是 “第二选择”,而是新能源汽车出海的 “增长引擎”。对中国车企来说,抓住机遇的核心是 “懂市场、做适配、善用工具”—— 在全球绿色转型浪潮中,谁先扎根亚非拉,谁就能抢占未来话语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