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今年汽车圈最热闹的就是比亚迪的这一波操作,谁家最近车改得有这么上头?瞅瞅微博、车友论坛,几乎三句话不离它:新名字、新定位、新样貌,一轮轮上新,把人都晃花眼了。
说实话,我第一反应跟不少人一样:比亚迪这是打算干啥,换壳还是重出江湖?光听名字都够绕了,什么王朝网、海洋网、腾势、方程豹、仰望……要是不认真看看,真有点云里雾里的赶脚。你说,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比亚迪最近到底玩了哪些“花活儿”,背后又图个啥?
其实啊,要说国产车,这些年能“杀疯”到让合资有点惶恐的,也就比亚迪、吉利、理想、蔚来那么几个。比亚迪算是靠技术起家的狠人,眼下这改车、换系的小动作,背后绝不是一时兴起的“真香”操作。
先说王朝系列,系列命名真够中国魂,从秦到唐到夏,整一套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剧本。秦打价格战,元主攻年轻人,宋是实用兼性价比,汉、唐开始走高端路线,大佬气质呼之欲出,夏——据说是对标传统豪华品牌。按理来说,车型梯队算是都铺齐了,买菜的、有担当的、俩口子用的、老板开的,一条龙全有。然而,真进了4S店看车,大伙儿是不是有点傻眼?来,摘掉车标,外形乍一看像翻了同一张草图,只是尺寸拉大缩小而已,家族脸谱化太严重了!这就是硬币的另一面,花了心思做完整矩阵又在外观上偷了懒。你说设计师是来实习敷衍的?有点那味儿。
但也不能太苛刻,人家换代速度逼得供应商直呼压力山大,每隔几个月就得更新个小版本。核心还是这盘棋下得大,先抢下市场再慢慢来精细活。只是,在消费者“千篇一律像康师傅杯面”的怨声里,比亚迪下阶段要怎么解腻?——这就埋下了关键线索。
再看海洋网,变脸速度堪称飞驰人生前传。这名字改得,浪花直拍脸。之前什么驱逐舰、护卫舰,咋说呢,听着很热血,但有点太“动漫”了。官方这回一咬牙,打包全砍,转投海鸥、海豚、海豹、海狮四大金刚。明眼人都懂,产品从入门到高端齐活儿:海鸥物美价廉,海豚就是家轿之光,海豹明显就是做运动范儿的,最后海狮空间大到能装下半个月的生活杂货。你瞅这波操作,又像极了食堂的大锅饭,主料都明码标价,堆一堆随便挑。只是,这名字换了,辨识度有提升吗?答应我,海洋系别再撞脸了,真怕以后海豹和海狮分不清。
诡异的是,宋PLUS这种“划水王”,竟然还能在王朝网和海洋网同时叫卖。这就像一个明星在两部剧里扮演不同身份,观众能不懵?定位混乱直接劝退选择困难症患者。比亚迪这一招是想扩大曝光,还是其实自己乱中有序?没人说得准,但反正市场得给个说法。
腾势的故事就更戏剧性了。自打走高端路线,价格已经摸到合资车大腿,可惜销量和口碑就有点双双扑街。N8刚停产,新款N8L一下子腾空出世,加长加大加气势,但你问车友:买腾势的人为啥那少?答案齐刷刷出现——“贵”。其实,比亚迪造腾势还是有野心的,就是苦于没找到“流量密码”。毕竟现在高端新能源,哪家不是BBA、特斯拉、理想在抢前排座?腾势不拿点独门秘籍,进步难啊。
再说说方程豹,也来凑热闹。钛7出道,直接对撼坦克系列、捷途那些硬派越野。讲道理,中国的大路上,目前野心十足地布局硬派越野的,主攻型玩家不多,油腻大叔和户外达人是主力军。但这块市场说挤就挤,没两把刷子只能当陪跑。方程豹要想不被遗忘,大概得在性能、颜值和科技上来点“大新闻”,不然光靠情怀和颜面,市场可真不惯臭毛病。
仰望U8,现在直接来一记长轴版本U8L,对准的不是谁,是谁更贵。百万级售价直接盯上奔驰大G那一档,咱老百姓看着就想乐:这车有这命吗?说良心话,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牌面,圈里人都服气,刀片电池、DM-i混动,这些年多少拿奖捧杯、被友商“偷师学艺”。可技术再强,豪车市场是另一场较量。品牌效应、历史光环甚至“面儿学”,都不是靠几个创新能秒杀的。今天能卖几台、明天有谁追单,还得看市场耐不耐比亚迪的新鲜劲儿。
拆解下来,比亚迪其实在走两条道。外面看是砍冗余、推新款,实际是淘汰弱鸡、进化精英,把不挣钱的砍了,把有潜力的捧上天。这跟咱们换衣服一样,穿破的处理掉,手头紧衣柜多几个高档货,撑场子也舒服点。低端拼成本,高端拼脸面,品牌扩张和优化齐头并进。但最大死穴还在那儿——品牌认同感。特别高端,把钱掏给比亚迪,用户心理还没完全“扶正”。
问十个准BBA用户,有几个打算用七位数换仰望U8L?多半还得摇头。消费者心里都明镜似的:开出去要有面,家里得舒服,自己花钱还得花得值。你技术再硬,配置再高,朋友看你车钥匙一晃,“呦,比亚迪”的窃笑、奚落就发自灵魂。中国车企想改这个心理账本可是真难。
技术上,比亚迪当然是永不掉链子的小强。电池、电机、混动,优势强到可以傲视大部分合资品牌。刀片电池和DM-i混合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和续航表现都能拿得出手,业界口碑不差。做工、细节啥的,比早些年进步肉眼可见。但,时代变了,人们买车图个啥?不是光程序、功率、百公里油耗。更多是,那种仪式感、排面、身份感。上班用、出差用、家用、露营,社交属性分分钟就展现出来。咱国家比亚迪要带给用户的这些感觉,起步晚是事实,慢慢补课很难闪现。
还有一个大实话不得不说,外观设计团队可得加把劲。现在王朝车系都打上同款脸谱,虽说是一种品牌统一,但中国市场多挑剔你都知道。坐在车里不满意、拉风也得落地实用,各种细节都发难。坐着像居家沙发,外观要亮眼,配置要拉满,但调性又不能太网红——这就是比亚迪需要解的又一道数学题。
讲了这么多,比亚迪其实就是在用一套组合拳,把市场盘活。它知道自己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更不敢掉链子。口碑得慢慢攒,用户基础得厚实,高端路远着呢。只不过,换壳、砍车型、整形象这些“表皮工程”,最终能不能赶超对手,决定权还真不在自己手里。每个消费者的嘴巴才是“最终评审”。
咱们捋一捋,技术是底牌没跑,品牌要走心路还远,用户用着顺心、开出去有面子才配得上市场口碑。新能源市场这碗饭,谁都想分一勺,只是2024年赛场大洗牌,比亚迪抢到擂台中间,但想当老大哥,还得凭真本事。
现在摆在面前的难题就是,紧抓技术优势不放松,同时改善高端、设计和品牌形象,把“面子”和“里子”都做好。还有,别再让车型撞脸,真的,看多了审美疲劳就来了。
其实,比亚迪需要做的,就是别急于求成,耐心打磨产品力、用户体验和品牌信任。靠烧钱和换马甲,只能一时新鲜,老百姓要的是真实用、真有范儿。逆风翻盘得靠慢慢熬,风头过后才见真英雄。
各位车友,你们怎么买车?是更认牌子、认面子,还是看技术、看实用?说说你的看法呗!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